陈破空:安倍访中,北京的无数个尴尬(图)
安倍晋三和习近平会面。(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31日讯】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受邀正式访问中国。中共官媒的调子,照例把中日关系缓解宣传为安倍的需要,说成是日方更迫切需要改善日中关系。《环球时报》甚至把安倍打红色领带解读为“花了心思”。在党媒笔下,曾被中共描绘为“极端反中”的安倍,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亲中亲共”。
事实上,当下恰恰是北京更迫切需要改善中日关系。今年初,中共副主席王岐山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发话:“此刻应该靠近日本和印度。”为外交定调。接着,中共官员纷纷出动,到日本传达修好中日关系的信息。四月份,印度总理莫迪受邀到中国访问,受到习近平高规格接待。
王岐山所说的“此刻”,乃是中美贸易战降临,中美进入全面对抗。中共认为,此刻需要拉拢日本,离间美日同盟;而之所以拉拢印度,乃是要破解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度-太平洋联盟)。
王岐山和中共高层的谋划,基于功利主义,但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实际上,北京之所以妥协让步,改弦易辙,对安倍优礼相待,恰恰在于三个无法撼动:无法撼动日本对钓鱼岛(尖阁诸岛)的实际控制;无法撼动安倍的政治地位(安倍已经打破多项政坛纪录,包括是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连任四届首相的政治家);无法撼动牢固的美日同盟。
安倍访中前后呈现的一系列剧情,足以让中方尴尬。
关于访问中国的日期,中日双方原先商定为10月23日,那是《中日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纪念日,然而,随后,日方以安倍需要留在东京出席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仪式为由,把出访中国的日期推后两天。其实,作为一国首脑,同日,既出席本国活动,也踏上出访行程,完全可以安排得过来。显然,日方有意错开所谓友好条约纪念日,以显示当下日中关系的真实温度:不冷不热,互存戒心。
安倍临行前透露,将终止长达四十年的对中援助,即ODA(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包括对中国的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无偿援助。选择这个时间点宣布,对日中关系寓意重大:一方面表明,日本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已经达成。正如前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于2008年访问日本时承认:“没有ODA,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表明,日中国力和关系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没有理由让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去经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今的日中关系,本质上是竞争关系。
东京起飞前,安倍发推特:“羽田机场晴空万里。”安倍到达北京后,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发布相片,显示当日东京晴空万里,北京雾霾弥漫。实际上,当日的北京,空气达到中度污染,部分地区达到重度污染。环境对比,折射中日两国的发展轨迹。
安倍回到日本后,第二天,就热情迎接印度总理莫迪的到访,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有心的安排。说得浅一点,是在中印两个亚洲大国间寻求平衡;说得深一点,是宣示:由日本首先倡导而后获得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响应的“印太联盟”,决不会因为中共的暗中拉扯而改变。
令中共当局最尴尬的,恐怕还是国内民意。在北京,当看到日本国旗(太阳旗)挂满长安街并在天安门飘扬时,部分中国民众表示不满:政府才说日本对侵略中国没有反省、钓鱼岛还没有归还,为何突然又高规格欢迎日本首相?当听到日本是中国最大援助国、对中国实行了长达40年经济援助的新闻时,许多中国民众大吃一惊:“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其实,中国民众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还很多:包括北京首都机场、北京第一条地铁线、上海浦东机场、京秦铁路、重庆城市铁路、大连港口、青岛港口、深圳港口,武汉、西安、兰州等地机场,等等,共计三百多个大型项目,都是日本援助的结果。
更有许多中国民众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毛泽东婉拒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当面道歉,反而感谢日本侵华,毛说:没有日本侵华,就没有共产党(从国民党)夺权的胜利,更不会有今天的会谈。二战期间,中共假抗日、不抗日,暗中与日军勾结,共同打击浴血抗战的中国军队(国军)。中共《人民日报》曾多次发表社论,声明:“琉球群岛包括尖阁诸岛”;“这些岛屿在过去任何国际协定中均未曾被规定脱离日本”;所谓“中国绝不放弃对琉球的主权”的说法,是美国的捏造,是对中日两国“恶毒的挑拨”,“目的在于打击冲绳人民要求把冲绳归还日本的强烈情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