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者住地铁站上盖 无家者住什么上盖?(组图)
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卷缩在城市的一角。(Getty Images/Ed Jones)
【看中国2018年10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在香港,住在铁路沿线、地铁站上盖,是“身份的象征”,然而这座繁华的都市角落中,栖居着不少无家者,很多人会问政府真的没帮助他们吗?有,比如让他们住在这个上盖......
香港地铁站上盖的豪宅。(Wikipedia)
香港近年楼价越来越高,不少基层市民都无力负担租金,被迫住进越来越小的单位,从空气不流通的㓥房、到肮脏的板间房、到毫无尊严可言的笼屋、到最后流浪街头、栖身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成为“麦难民”,也并非他们自己愿意的。
调查发现,无家者的平均年龄约为52岁,选择住进麦当劳的受访者中,有36.5%指因为外面“租金太贵”、26%与失业有关、也有5.9%受访者是希望“节省金钱”、以及3.9%受访者是因为原来的“居住环境过于恶劣”,而且快餐店比较安全、以及有免费冷气/暖气。
无力负担租金的市民,走进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快餐厅当流浪者,成为“麦难民”。(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香港目前㓥房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月租4500港元、板间房的价格达到了1500港元,这些居所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需要共用厕所、几乎不通风、老鼠木蚤到处都是。曾有板间房住户接受电视台访问表示,该处厕所已经淤塞了很久,极度肮脏之余,臭味不断,令人作呕,因此自己宁愿睡到街上也不愿意回去,并打算中断租约。
事实上,这样的住宿在香港比比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居住在舒适的居所。而条件稍好一点的㓥房,则常常伴有空气不流通等问题,不少住户因此患上各种敏感病症。
早前香港有麦当劳取消了通宵营业,令部分无家者感叹无处容身。虽然不少民众认为,麦当劳始终是餐厅,就算无家者到附近公共浴室洗好澡、换上干净衣服,也不应该住在餐厅里,餐厅也没有义务成为宿舍,那谁有义务帮助这些无家者呢?
这时很多人想到了政府。
根据立法会文件,2017至2018年间,登记的无家者有1127人,其中394人无业,意味着65%、733人是有工作但无力负担住宿。数字比4年前增加了10%。
早前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露宿在麦当劳的无家者,平均月入中位数高达9600元,其中近40%受访者有达高中、预科、大专或以上学历。情况令人震惊。
社协干事吴卫东在报告指出,目前香港租金高昂,即使是租住㓥房单位,租金已经占无家者收入大半。吴指出,港府提供的资助宿位最长宿期为6个月,无家者宿期结束后又要另寻居所,而有关宿位又涉有“禁门时间”,一般在晚上8时或11时后便禁止出入,对上夜班的人来说非常不便。总体640个宿位中,女性资助宿位仅5个,非资助宿舍只有132个,意味着还要自己掏钱租住。
吴卫东所说的资住宿位,换言之就是港府口中的“露宿者之家”项目。去年6月,港府重新讨论其中一个“露宿者之家”,这个“露宿者之家”设在油麻地上海街垃圾站之上。
在香港,住在铁路沿线、地铁站上盖,是“身份的象征”,而讽刺的是,政府安排给无家者的居所,是垃圾站上盖。
臭气熏天的垃圾站旁边,就是“露宿者之家”的入口。(Google Map)
当时有民主派议员提出,不满当局坚持将露宿者之家置于垃圾站之上,认为即使分割楼层,也会有木虱、老鼠、臭味等问题。而且,这个项目的重新装置费用竟然高达2.2亿港元,如果得到通过,意味着将落入工程承建商手中。
有港民讽刺指,不如把2.2亿分给1127个无家者,“这样每人就已经差不多有20万”。
港媒《香港01》形容,“政府有责任保障市民的居住权,即使只属过渡性质,临时宿舍应更人性化,为无家者提供选择,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重新起步。长远而言,政府在规划上不能任由房屋商品化,应从市民的城市生活出发,令人人都有合适的居所。”
事实上,不少专家及民间组织均认为港府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拨出更多政府土地兴建公屋,以压抑因公屋供应不足而继续推高的私人房产价格。
不过林郑月娥政府上台一年多,今年4月私人住宅各类单位售价指数为375.9,比去年7月上升11.4%,仍创下18年来最高峰;今年3月底共有27.23万宗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为5.1年,也创下2000年来高峰。
港府今年6月也承认,未来5年内均难以做到“减少至3年轮候时间”的目标。而对比解决眼前的问题、提高公共房屋的数量,港府似乎决定把目光“放更远”。林郑月娥在最新的施政报告中,力推大屿山填海计划,声称未来可以提供26至40万的住屋单位,让70至110万人口居住,然而计划至少要待2025年才会开始,供应房屋的时间遥遥无期。
住在笼屋中的老人。(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