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童年回忆!为何自己唱过却没发现?(视频)
小皮球为何接香蕉油?


很多人长大之后,听见自己的孩子在唱着童谣,这才发现自己小时候的童谣又经过改编了,而原来当初的童谣是藏有秘密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长高长大都是在不知不觉间的,我们往往透过一首儿歌、一段绕口令,才会猛然惊觉自己也曾经那么的充满“童趣”或那么的“幼稚”。小编为各位准备了一些绕口令儿歌《小皮球》,让各位重温一下美好的童年回忆吧!

首先是诸君小时候会邀朋引伴来一起念唱的绕口令

一、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

虽然这一个绕口令,主要是在讲有大头的人能够在下雨时占尽优势,不过无论是下雨天还是大晴天,小编可都是听过人如此念着。这就是充满童趣的绕口令与童谣的乐趣,总因朗朗上口而不知不觉萦绕于心,即使当下情境并非词句中所示那样,或是你未必明白其真意却久久难忘其音,而总不防地哼唱出口。

二、

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先以手掌在手臂上来回拨动,再以手刀轻砍手臂)

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先以手掌在手臂上来回滑动,再接着捏手臂)

蚊子,蚊子,叮、叮、叮;(以食指戳手臂)

蚯蚓,蚯蚓,跑、跑、跑!(搔对方痒)

小编觉得,这是一个专让大人逗小孩,或是让孩子互相玩耍的绕口令,因为呢?从第一句开始到最后一句,两个人都能够互动,甚至在最后一句会出现去搔对方痒,致使对方为了躲避搔痒而出现向后逃的状况。因此,这游戏有时候到最后会变成互相追着跑,所以挺适合互相逗弄的。

然而,这一个系列的绕口令也有衍生数种版本(如下面的影片所示),例如:

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

汽车来了!叭、叭、叭;火车来了!嘟、嘟、嘟!


炒萝卜让你的手通通动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绕口令都是众所皆知,十分好记的,例如:“好孩子,好孩子,顶瓜瓜;坏孩子,坏孩子,打嘴巴!”而且,不只华人才会绕口令,连一些外国人都开始玩起这种既绕口又好玩的口令了呢!


你童年时都在玩什么游戏呢?(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三、

小皮球,相交游,满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这应该是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的,可是到后来其实出现了一个更有名的版本,那就是“小皮球,香蕉油……”。有的人看到这,说不定顿时拍了头一下,喊声对!因为他记得的正是“香蕉油”,而非“相交游”!不过,你都不好奇为啥有两种同音的版本?

其实,这就有点像李白那一首被传颂千年的《静夜思》被改编成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吃便当’。”到底为什么要吃便当,没有人知道,但就是念着念着就觉得好笑就好了。或许,这正像小编幼年时为了讨个好玩所出现的行为,因为小编就曾与国小同学背念着李白的《怨情》时,会把“不知心恨谁”改编成“不知心恨‘你’”,当下全班还有志一同的加重音调,并顺道把手一指,指向了平时与自己打打闹闹的好同学,这时全体同学应当是最团结的时刻吧!

只是现在回忆起来会觉得,因为那时候才只是幼童,所以不懂字词的重量,所以也就没有多注意这话,其实放大来检视,是比较不妥当的。

不过,比起贪图好玩所做的改编,童谣里的“香蕉油”并不是好玩喔!也不是毫无逻辑、纯属荒唐无稽。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台湾经济说起了!因为童谣中的这一句“香蕉油”,正是反映出台湾1960年代的经济状况:台湾当时的进口替代政策正值疲乏,幸亏依靠出口加工政策创造了经济奇迹。因此,“小皮球”象征着“橡胶加工出口”;“香蕉油”则象征着“农产品加工出口”。所以,整首歌谣的涵意为:轻、农工业与加工出口区遍布全台,制造业的平均成长率高达20.1%,原本28%到29%的世界占有率,也攀升到31%。

除了这首童谣,倘若你仔细去探掘某些历经改编的歌谣或绕口令,或许将会发现隐含其中的特殊意义,甚是有可能会发现时下不可言说,静待后人挖掘的天大秘密。

四、

城门城门鸡蛋糕,三十六把刀,骑白马,带把刀,走进城门滑一跤。

这段绕口令可真是传播甚广,因为它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演变出多种版本。上述这一个乃是台湾小朋友喜爱传唱的版本。至于为啥是“城门城门鸡蛋糕”,城门和鸡蛋有啥关系?这应是语音的变形,最初应是幼童的发音不准确,使得“城门城门几丈高”变成了相似音的“鸡蛋糕”了。只是,不知道中国孩童是否能懂的这其中隐含的原因?

至于南京孩子与安徽孩子所唱的童谣,可就准确万分啰!随着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南京版本:“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安徽版本:“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走进城门绕一遭,问你吃桔子吃香蕉。

其实,无论是绕口令、童谣还是民间俗话,在历经多年的传播,势必会存有坊间口耳相传后的痕迹,也就是会出现符合了某一地属性的“生产痕迹”。这是因为长辈生长在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里,识字不多,因此对于某些趣味童谣或民间俗话仅能以口耳相传,或仅能保留简略的文献记载。因此,我们若去爬梳融合了各地乡音与殊异的风俗习惯的童谣、俗语等民间产物时,大致上能够归类出三种变化:

一、演变出符合当地语言或风土人情的类型。

二、演变成毫无关连性,或找不到逻辑性的字汇与词句。

三、演变成毫无意义,不知所云的字词。

如果你对于探索源初的民俗童谣有兴趣,可以去采访当地的知名耆老,或许能够探询到另一种新解释,或是聆听到更加古老的、仅仅是更早一辈的人才会知晓的故事喔。

本文留言

作者Yi-hsin Lu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