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王明为何逃得了厄运?这个决定正确!(图)
王明(右二)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才躲过了文革被迫害的厄运。(网络图片)
按:专栏作家林辉在《王明为何被毛泽东蓄意毒害?》一文中,提及王明和毛泽东分歧的原因。而60年代中共和苏联反目后,被指责为“亲苏的修正主义分子”的“落败者”王明何以能在文革中躲过厄运?只因为他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王明的正确决定:藉治病留在苏联
事实上,毛泽东经过残酷的延安整风,不仅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最高权威,而且通过批判亲苏的王明,还将全党统一在“毛思想”下。毛泽东的实用主义、冷血,加上善使阴谋诡计,以及抗日战争消耗了国民党大量的军力、人力,最终使毛攀上了一国的最高位,而王明则成为落败者。
中共建政后不久,王明前往苏联莫斯科治病。三年多后,即1953年12月9日,他与妻子孟庆树,两个孩子明明、亮亮及保姆陈启珍回到北京,住进孟公府2号家中。回国后,王明参加了政务院法制委员会的一些工作。1954年4月,王明再度入院,期间政务院更名为国务院,法制委员会被撤销,他从此再没有在中共政府中担任任何职务。
1956年1月,王明病重,他再度赴莫斯科治病,一家人同行。其后一直滞留在苏联,直至病逝。而他决定再度去苏联莫斯科治病也为他保住了性命。
60年代中苏反目后,王明被指责为“亲苏的修正主义分子”又一次被祭出,报刊和会议上不止一次地对其进行攻击。文革爆发后,王明自是难逃厄运。
文革中王明国内家人的厄运
根据相关资料,文革刚开始,北京和一些大城市就出现了这样的大标语:“打倒苏修代理人、反革命黑帮、大叛徒王明!”此外,《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也撰文抨击王明。特别是在“批孔评儒”和所谓十次路线斗争教育中,出现了大量批判王明的文章,几十万字的《王明反革命言论集》也被编印成册,而王明在国内的亲属也都受到了株连。
据王明在《中共50年》中写道:“红卫兵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对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王明父亲陈聘之进行鞭尸,还抄了王明的家,把他八十多岁、年迈的继母黄莲舫打得半死,扔在大街上;把王明几十份手稿和藏书不是烧了,就是扔了。”
1966年6月,王明还写了一首诗;“北京城内孟公府,二号门牌我家有。红卫兵临全部毁,白头母死众邻嗟。积书千卷成灰烬,存稿百篇付浪沙。父骨抛山伤警卫,……”。在诗选的注释中,王明说“不料毛泽东……1966年夏,即下令红卫兵把父尸掘出抛弃!”
王明父亲是否被鞭尸、继母是否被暴打,文稿是否被毁,2008年5月19日的《松原日报》刊登的《王明落寞的后半生》做了如下解释:红卫兵砸毁王明父亲之墓确有其事,墓碑被红卫兵砸成三段,碑座和碑身被砸开,碑身又被砸成一大一小两块。坟包也被掘了一下,但并没有对陈聘之进行鞭尸。文章作者辩称,并非是毛下的命令,但作者却刻意回避了红卫兵“破四旧”举动的鼓动者正是毛。从这方面而言,王明将罪责归到毛的头上,也是正确的。
此外,文章称王明的继母黄莲舫并未遭到暴打,她在王明家被抄前就离开北京了,回到了老家安徽。而对于其手稿和藏书,中共另有文章称是“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收缴了”。这个只能姑且听之。
估计王明还不知晓的是,他的岳父母、弟弟、妹妹们受其影响,结局十分悲惨。王明岳父母孟募州夫妇,在文革爆发后,离开了孟公府2号,搬到儿子孟侃家。1968年王明岳母病逝。1969年第一号令发布后,孟侃被下放到干校,只剩下孟募州孤身一人,生活艰辛,不幸病逝。王明的弟弟甘宁,文革中惨遭酷刑,几乎丧命;其妹妹王营境遇也十分不幸,后来每每提及往事,依然是泪流满面。
1974年3月27日,王明病死于莫斯科,终年70岁。这一生,王明至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那就是留在苏联,否则他在文革中必定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