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为民企出头 炮轰党内保守派(图)
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左)。(图片来源:AAMIR QURESHI/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9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近期中国出现吴小平呼吁“私营经济退场”和邱小平“共享民企经营利润”等言论,引发国内外舆论反弹。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也出头炮轰党内保守派,为民企“打抱不平”。胡德平批评,在民有经济遇到困难下,迫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那后果是很可怕的。
胡耀邦长子胡德平,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指在中共太子党中,胡德平与习近平关系密切。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新城提出“消灭私有制”,曾引起一番风波。而在近期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恰好中国富豪马云宣布明年退休引起猜测之际,9月11日,大陆“金融专家”吴小平刊文,提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引发舆论哗然。
在吴小平9月11日发文之后,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也发表一篇文章,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所谓“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恢复党的初心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刻不容缓”,云云。
虽然官方媒体罕见马上批驳吴小平,一系列体制内经济专家也痛打吴小平的“异端邪说”,反对中国走向新“公私合营”之路,但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早前召开的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现场会”上,要求“私企的党组织要领导工人共同参与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有关言论9月下旬在网络热传,引起新一轮恐慌。
9月26日,中国《经济日报》刊文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道路,正面评价了那些紧急停牌以自救或主动向国资背景股东“出让”控制权来自救的方式,闭口不提这实际上是陷入困境的民企不得已而向国企的“投怀送抱”。
在这一片因“国进民退”诡异交战氛围中,胡德平9月27日在《中国民商》杂志10月发表长文,题为“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炮轰中共党内保守派。
对于吴小平的“私营经济退场论”,胡德平说:难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是为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吗?为“协助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公有制又是为谁服务?他指出吴小平似乎在“说反话”。
对于邱小平“共享”理论,胡德平表示,某副部长说的“职工与企业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不是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搞“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吗?这和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
对于9月26日《经济日报》力挺国资进入民企的文章,胡德平批评说,在一个非公平市场上,主流媒体要正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拿民营企业被迫认可的办法,当作成功的案例予以宣传。”
胡德平指出:当今“仍用一条挤压民有企业,迫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如果形成一股潮流,无人敢提批评意见,那么后果将非常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易纲早前已先后发声稳定民企。习近平9月27日在民营企业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时放言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对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李克强也在27日同天现身浙江舟山,称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加良好的稳定的市场预期。但从中共传出的信息显示,中共的“消灭私有制初心”令人疑虑,现实的情形是民企的生存环境堪忧。
当局去产能计划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却不用面临关厂限产。一些民营企业的股东寻求通过卖掉股权来偿还债务和避免被银行出售股权。买家通常是国有企业,因为他们融资较为容易,这也是中共特有体制环境下的业界的常识。
中共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提醒人们注意:现在民企生存艰难,到了不并入国企活不下去的地步。
北京正在推行“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
所谓“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被认为是变相的国企兼并民企。《大纪元》有评论认为,北京正在利用“明枪”(将企业家入罪)、“暗箭”(用各种行政手段让民企倒闭)和“软刀子”(加重民企税务和社保支出的经济政策)三大手段,加速吞噬民营经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9月中的一论坛演讲上表示:“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让国企去把民营企业给吃掉,特别是在民企最困难的时候,那国企就是趁虚而入。国企搞逆向混改,对民企信心的打击非常大。”
9月21日,搜狐财经发表文章,题为“从‘我不愿意’到‘投怀送抱’,谁偷走了这些优质民企的梦想?”,文章指出:受国家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大多民企陷入危机,出现了难贷款、难融资、易负债的局面。P2P炸雷干掉了不少中小企业,股市低迷,让一些上市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风险。有一批民企在走投无路下,以过冬的方式“投靠”国企。
根据Wind的不完全统计,从今年初至今A股公司中,355家公司已经或计划发生董事长变动(同期港股102家),95家公司涉及实际控制人变动,49家公司的企业属性发生变化,企业属性变化数量超过了2017年(47家)。
梳理数据可以发现,公司属性发生变化的企业中,民企转变为国企的占比过半。今年公司属性发生变动的49家企业中,民企占比高达89%。其中民企属性转为国企的有26家,占比53%。
英国《金融时报》28日报导说,中国今年已有至少10家民营企业被国有企业“国有化”。根据证交所文件,自2018年初以来,有21家民营企业将大量股权出售给国有企业。其中10家国有企业成为大股东,民企实际上是被国有化。
大陆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批评中共的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今年年初说是要消灭私有制,最近又是要退出(即私有制退场论)。这都是一种不谐和的声音。”
面对夹缝中生存的民营企业,律师陈有西曾直言:“中国的民营企业永远是会走在通往监狱的路上。”
网络上广为流传商界名人“格隆”在长江商学院的讲稿,题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作者讲述:他请名下合计超过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学员,就“焦虑”与“恐慌”名词进行选择,发现绝大多数人选的是“恐慌”;七个月前,他在中欧商学院讲课,同样是企业家学员,多数人选的是“焦虑”。时隔七个月时间却已是沧海桑田。
作者格隆指出:企业的“恐慌”并不主要来自贸易战的压迫,而是由于中国银行业歧视民企使其资金断链。如果民企随时可能被清算、被流放,全社会的整体会有好结果吗?
中国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提供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