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没有民企,广东经济还剩下什么?(图)

【看中国2018年9月13日讯】广东是中国货物出口第一大省。

2017年,广东一省的货物出口规模占全国的比值高达27.5%,这其实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广东是为中国挣外汇储备的第一大省,2017年广东货物净出口(出口-进口)规模为2461亿美元,而同期全国货物净出口规模4225亿,广东挣来的外汇占全国的比值高达58.2%!考虑到中国的印钞体制就是央行收进外汇储备兑换出相应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币值就是由外汇储备撑着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广东的企业家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一条裤子一个零件的出口,摸爬滚打挣来的外汇,乃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基石。倘若广东的制造业出了问题,货物出口能力下降,那么中国的经济基石就发生了动摇。对于这个后果的严重性,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然而,可悲之处在于:广东省的制造业出口能力,真的在剧烈下降之中。2018年1-7月,广东省货物净出口规模仅1022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的1425亿,降幅高达28.3%。出口行业不景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强行维护汇率重创出口企业;比如中美贸易战的日益升温;比如国内供给侧改革带来各项原料成本飙升,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这三样都是原因。作为领头羊的广东的制造企业,乃是这三大因素的直接承受者。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直接作用到广东的企业家身上,让他们痛苦不堪。

连广东的企业家都挣不到外汇了,中国在整体上挣外汇的能力当然也逐渐丧失,所以2018年1-7月, 中国货物贸易净出口规模1661亿,较2017年同期的2317亿,同样是暴跌28.3%。


倘若没有民企,广东经济还剩下什么?(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再来看广东工业企业的基本面。2018年1-7月广东省工业企业总利润为4662亿,去年同期为4770亿,降幅2.3%。这个降幅本身看起来还不算特别恐怖。关键是其中的分项数据:2018年1-7月广东国企利润935亿,较去年同期的816亿,增幅高达14.6%;而民企利润2364亿,较去年同期的2497亿,降幅5.3%!看看上面的利润绝对值,民企的利润绝对值是国企的三倍,然而今年以来的广东国企实现了利润的显著增长,而作为经济支柱的民企却陷入了萎缩之中。国进民退,在民营企业占绝对优势的广东,居然也如此真实的发生了,这看起来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或许,这就是广东制造业整体上丧失挣外汇能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吧。此外,在贸易战的威胁之下,广东外企多年以来的利润增长势头戛然而止,今年1-7月广东外企利润总额165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881亿,降幅高达12.2%。这意味着支撑着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了30年的外资企业开始全面收缩。

再来看就业数据。2018年1-7月,广东工业企业平均就业人数1315万,对比去年同期的1381万,降幅4.8%。这依然不是关键,关键的依然是分项数据:2018年1-7月广东国企平均就业人数79万,较2017年同期的81万,依然是下降2.4%。可见利润大增的广东国企,也并没有尽到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没有提供任何新增的工作岗位之余,还减少了两万个工作岗位。在民企这边,2018年1-7月广东民企平均就业人数666万,较2017年同期的677万,减少了11万人,不过降幅仅1.6%,远低于民企同期5.3%的利润降幅。可见广东的民企在利润规模下降的同时,依然在坚守,尚未启动大规模裁员。而在外企这边,20181-7月广东外企平均用工人数604万,对比2017年同期的661万,减少了57万人,降幅高达8.6%(说明: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这么总结起来看的话,以民企和外企为支柱的广东经济,居然在整体上呈现“国进民退,外企撤离”的特征。外企对中国是没有忠诚度可言的,经济形势不好,外部威胁太大,利润不好挣了,人家立刻就相应启动了大裁员。国企则是没有社会责任感可言的,即便是利润暴增,依然不愿意承担起提供就业岗位的责任。最可怜的是民企,利润减少了,但是依然选择坚守,选择咬紧牙关的撑到破产的那一刻……

在笔者的《人心之战》系列中,提出了对制造业定向减税,以挽回企业家的人心,让他们悲壮的坚守,不至于如此凄凉。唯有希望,如果这个国家真的打算实施这种定向减税的话,一定要尽快。等到企业全都死了,那再提减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蛮族勇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