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感概:为什么争破头也要去美国?(组图)


自由女神

【看中国2018年9月11日讯】美国新移民要得到和当地居民同样的生活条件,付出的艰辛很多!光是“身份”问题就被掐得死死的。那么,到底为什么争破头也要来美国?有位华人给出的答案是:“我们未必都能让好梦成真,却一定要活得象个人样!”我们来看看她在《美国华人网站》的说法:

一、为什么来美国的初衷?——“功成名就”

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好奇跟好强……等等?在世俗的眼光里,“功成名就”四个字是最好写照。美国给了相对公平的机会,华人凭借勤奋和聪明,几乎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取得大部分美国人所没有的“成就”,可是为啥总觉得“神气”不起来。

老美开着破镖客比你开奔驰更威风;老美一家吃救济,比你赚六七万的年薪还要快活。靠金钱支撑起来的成就感只有在拜金的社会才能畅通无阻。美国是个金钱的社会,却又是在许多方面对金钱漠视的社会。美国架构出来的一个巨大空间,给人的其实并非金钱。

美国让束缚已久的华人终于感到可以长长呼吸一口气:换工作不再要户口本、上学校不必要“走后门”……诸如此类。美国设定了一条“底线”,只要你稍稍抬腿就可以轻松地迈过去,且畅通无阻。

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自由么?可惜,我们的心上还是“不快乐”的。常听见身边的朋友抱怨回不去,别说长期留下来,就连蜻蜓点水般的探亲,也叫人吃不消。

礼尚往来、三姑六姨不说,最重要的是心理压力。这是因为华人传统的“荣归故里”让我们不得不“粉饰”一番。如果没有能力买好车买大房子,在一般人的眼中就真的是“失败”了。(可是就算“荣归”,回来看不见羡慕的眼光,又会怎样呢?)


大房子

二、到底为什么要来美国?——活得象个人样!

很多人最初来美国的梦想和今天“得到”的截然不同。我有一位年近四十岁的朋友,在中国是高干子弟,从小在文工团长大。到了美国后,为了给女儿赚学费,就卷起袖子下了餐馆,并且给教授家里做保姆。

她总是嘻嘻哈哈的,定期向我们“汇报”女儿的成绩。她十七岁的女儿到美国的时候连英文也讲不好,现在作文却得了全美的征文比赛大奖。有天我跟她坐在阳光底下聊天,我记得她说:

我来美国可说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既没有回学校重新拿学位(她在中国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没有赚很多钱买车和买房子。我常常想,我回家时怎么对别人讲?也许有些话我只能这样讲,可未必人人可以明白:我觉得在美国所经历的,要远远多过学位和钱,我觉得我在“成长”。我为女儿骄傲,我丈夫骄傲,更重要的为自己骄傲,我学会了怎么心平气和地做人!

心平气和,这是如此难得的成长。既非老庄的“无为”,也不是要把美国变为“战场”的“豪情壮志”。她女儿在一夜之间获得全额奖学金,她节省下来的每一个刀如今成了她母性的明证。看到她每天的快乐,我明白她并不是想自欺欺人地故作潇洒,而是真的充实了。

活得象个人样!做边缘人未必就要摆出“边缘”的姿态来。我喜欢和那些重回学校的老兵聊天;喜欢听教学楼里的清洁工谈理想;喜欢在高速公路上看货车司机调皮的笑容。

无论他们从事着怎样的工作,他们都可以充满信心:我会成功的。也许这“成功”只不过是想买一辆新一点的二手车,也许只不过是想去夏威夷度假,虽然可能他们的信用卡还是赤字。


自信的微笑(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那么多的美国人“自我感觉良好”?之后我才明白,美国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学会“活得象个人样”。你可以自私,但是不能侵犯别人的利益;你可以自负,但请是尊重别人的权利;你可以骄傲,但是在你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比你更有资本骄傲。这种“信心”教育有一点是无须质疑的,就是尊重。

即使是长辈教授,也没有权利去“批评”;即使是百万富翁,也没有权利因“施舍”而要人感恩戴德。他们不再人为地去设想“敌人”,而是尽情地去热爱生活。有钱可以开奔驰,没钱那就开二手;有钱可以去夏威夷看日出,没钱那就开破车去追日落。

丈夫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我最大的梦想是买一支NBA和投资让你拍一部电影。我不知道这个梦想能保持多久,我只是想,我们未必都要让好梦成真,却一定得“活得象个人样”。

写这些,给自己,也给有同样感触的朋友。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