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学校中,白人的身影越来越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中国2018年8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的国际学校赫赫有名,几代人来似乎都只有富裕的西方侨民子女才能入读,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白人学生出现在以粤语教学的公立学校,反而越来越多的华人学生入读国际学校,这个转变背后揭示了什么?
《纽约时报》27日以〈为何香港公立学校里的白人学生越来越多?〉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访问了多个在香港侨居的外国人家庭,探究他们选择背后的因素。
英国人詹姆斯·朗西曼(James Runciman)在香港经营店铺,有2个六岁的孩子,今年9月,他们即将升读小学2年级。不过朗西曼说,“我们负担不起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读书的费用”。“这些学校”就是私立的国际学校,在香港这个东方城市,有着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西方国家同样的课程安排,日后能够直接衔接外国的大专学院。
不过,越来越多的白人学生,选择就读公立学校,在粤语教学的环境中长大。
根据香港教育局数据显示,2017年有818名白人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比起2013年的数字上升了44%,升幅十分明显。不过这也是十分奇异的一项描述,在香港公共机关中,不管学生什么国籍或自我认同,所有的“白种人”还是会被标为“白人”。
对于许多白人家庭来说,粤语教育是吸引他们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脸书上开设公立学校外籍家长群组、2名子女分别11岁、12岁的贾桂琳·科恩(Jacqueline Cohen)表示,自己是有意识地让孩子上月与学校,“他们需要会说粤语,只有那样才能真正成为香港社会的一员。”
朗西曼的妻子凯瑟琳·费雷拉(Katherine Ferreira)也表示,“能学粤语是决定让孩子上公立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也指出,“这是一个不同的大陆,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学习新语言的好机会,如果他们要学习一门语言的话,现在学正合适。”
然而,越来越多白人学生到公立学校就读的原因,并不止于能够学习粤语的环境。更多的,是因香港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国际学校学费急剧上升的结果。
高年级的白人学生正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图片来源:Flickr/350.org)
报道指出,受到全球市场以及中国政治影响,这些国际学校目前是许多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家庭的心头好,他们是香港的一个“新富裕群体”。香港教育大学课程改革教授罗伯特·亚当森(Robert Adamson)指出,国际学校的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学费越来越高昂,“国际学校现在有来自中国大陆这个新市场的高需求,近年来学费因此大幅上涨,国际学校的传统学生无法支付巨额学费,他们因此转向当地的学校。”
香港的国际学校曾经100%是外国学生,主要原因是,香港长期作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就算1997年主权移交后,也拥有重要的国际金融地位,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都曾派西方雇员驻扎香港,这些雇员拥有丰厚的外派合同,能够报销住房费用和孩子的学费,才有国际学校的市场。
然而,报道指出,“随着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量内地银行家涌入香港。如今,在香港的银行交易大厅里更可能听到普通话,而不是英语。”
1997年以后,外派到香港的外国雇员有所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公司花重金外派员工的意向就更低迷了。因此,香港目前许多白人家庭,不再是银行家,还包括了许多小企业主、技术初创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咖啡店里的咖啡师。
科恩也指出,“许多外国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在被派驻这里时,没有得到和以前一样的待遇”。
与此同时,国际学校的学费却在不断上涨。这些学校其实大多由香港富商创办,近年也有内地中资背景的人士承办。除了每年超过4.2万美元的学费,这些学校还会要求新生购买“债券”。这是一种一次性贷款,严格挑选学生的国际学校通常伴随录取承诺--也就是要求学生购买大额债券。从学生来的资金,会被用于学校自行决定的发展项目上。“债券有时在学生毕业时会归还,但也可以在二手市场上买卖。但是,有些债券会贬值,而且永远不会被归还。”
因此,家庭的富裕程度,现在成了这些学校选择学生的主要标准,而反过来,只有最富裕的群体,才能让孩子读上国际学校。直到2017年,白人学生在国际学校的比例,已经低于75%。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