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条约40年 中日艰难探索第五份文件(图)


近年日中关系庆祝活动在日本往往场面冷清(图片来源:美国之音)

【看中国2018年8月15日讯】40年前的8月12日,中日两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40年来两国经过援助友好、历史纠纷、领土争端等关系起伏,日本有分析认为今后两国关系仍是中美较劲的支点。

在8月12日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的日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互通了贺电。安倍电文中称:“阁下5月的正式访日对今后日中关系发展极具意义。经过此访,两国关系重返了正常发展轨道,我对此甚感欣喜。我愉快地期待着能够应阁下之邀于年内访问贵国,并为推动日中关系迈上新阶段而举行富有意义的意见交换。”对两国关系,安倍指出:“日中两国共同负有对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繁荣之重大责任。我希望今后日中两国继续携手、加深合作,为解决地区和世界所面临的诸多课题作出贡献,以回应所被寄予的期待。”

日本首相官邸用日、英、汉语公开了双方贺电全文,李克强在电文中称:“中方愿同日方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维护政治基础,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我已邀请安倍首相年内访华,希望早日在北京同你会面。”李克强也回顾了40年来的两国关系,称“4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作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决断,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树立了重要里程碑。40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谋求新里程碑

在日本,一般预计正筹备9月竞选自民党总裁、争取连任首相的安倍一旦实现目标,就会尽快与中国敲定访问日程和细节,以便把访问作为新政权外交亮点。而安倍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见面时,也会正式邀请习近平访日,庆贺《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读卖新闻》8月12日报道说,日中两国都在探索新时代的第五份政治文件,“如果实现,对安倍来说会是重大的外交成果”。

去年日本开始研究与中国签署新世纪经济合作为主的第五份政治文件,并已向中国抛出习近平访日时签署的诱饵。8月12日《日本经济新闻》引述中共消息来源报道,中共党内6月开始讨论日方的建议。报道说,日本政府内有意见认为,习近平巩固了其体制、安倍也获连任的话,两国内政安定局面加上中美关系紧张,正是日本解决东中国海中国单独开发资源纠纷的契机。但报道同时说,不仅中共内部有主张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主权纠纷会成为第五份文件的重大难题,不必勉强谋求新文件的慎重论,而且日本政府内也有警惕中国会在新文件中记载涉及中国主导国际秩序的条款,日本无论如何难以赞同,所以不要有新文件为好的观点。

蜜月变战略

日中外交迄今为止基于1972年9月建交时发表的《联合声明》、1978年8月缔结的《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11月中国领导人江泽民访日时发表的《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2008年5月前中国领导人胡锦涛访日时签署的《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四份文件。

从1972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转换联美反苏(俄罗斯前身苏联)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盟国日本也匆匆建交起,到1982年中国首次与日本发生历史教科书纠纷的10年期间,在日本被广泛视为日中关系蜜月期。

经过历史教科书纠纷和1985年日本首相中曽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历史纠纷浮现,1988年《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时,两国仅发行纪念邮票和剧团互访等。1989年中国镇压学生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更令中国形象在日本变坏。

1998年《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时,江泽民访日。因日本不同意在《联合宣言》中记载类似对韩国明文道歉的文字而引发已加载史册的“江泽民咆哮”(在东京的记者会上),但基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江泽民不得不与日本缔结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2001年起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的5年间,因小泉每年参拜靖国神社,日中关系恶化,直到2006年安倍首次执政、访问中国并提出“战略互惠关系”倡议而舒缓,2008年《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时,胡锦涛访日,签署了第四份文件。

过河拆桥论

在日本,前两份文件通常被视为日中政治蜜月文件,尤其《和平友好条约》更是唯一经过两国立法机关批准的公文,后两份文件则被视为是中国为经济发展所签署的战略文件。

不过《日本经济新闻》三天前回顾说,1978年日中缔结的《和平友好条约》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关,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文件。理由是1978年访日交换经批准的《和平友好条约》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搭乘新干线时说:“我就感觉好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现在我们正合适坐这样的车”,回国后邓小平随即就在中共11届3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设想。

《日经》说,邓小平需要日本资金和技术推动改革开放,而搁置尖阁诸岛主权纠纷。日本也因此响应,提供中国巨额经济援助等,“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日中合作之举也不为过”。

六四事件后仍援助中国经济发展的日本普遍认识到,中国变脸是从2010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始。日本内阁府每年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中,对中国印象不佳的日本人跃升7成,也是从2010起。《日经》也称:“中国认为不再需要日本的空气弥漫,导致了2012年日本政府把尖阁诸岛国有化后,中国激烈地反日行动引发日中关系未曾有过的冷淡。”

习近平外交

当中国自信在经济上、技术上迟早超越日美时,领导人深知金融管理、科技窃取、山寨文化局限了“中国梦”。《日经》分析说:“无论好坏,中国留意到自身弱处,认识到不靠日本不能与美国竞争,于是重新构筑对日关系。”

去年柳暗花明的日中关系趋势今年更鲜明。5月李克强访日后,7月日本众议院议长大岛理森率团访中,履行两国议会交流;8月2日在新加坡出席东亚合作外长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罕见地会谈后联合召开记者会;8月10日上海师范大学原定邀请外国60名嘉宾参加的慰安妇问题国际研讨会被中国外交部下令取消。

日本共同社客席论说委员冈田充解读6月下旬习近平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强调的国际化,认为是“从守到攻的转换”,他指出:“实际来看习近平外交的要点,就是在与美国‘大国外交’同时,重视日本、朝鲜等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外交”,冈田还认为中美正在展开的贸易战可能会长期化,“恐怕延续到(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以后的政权”。因为中美贸易战不仅已显示与朝鲜、台湾外交有关,而且还因清华大学去年发表的AI(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突出了AI可转换军事用途的国防与经济不能切割的关系,所以未来的美国领导人要维持美国优势,就难免采用包含了军事战略的贸易战。

杠杆支点论

共同社前《中国观察》周刊总编辑坂井臣之助则对今后的日中关系指出,日本一向是中美较量中的“杠杆支点”,他说:“中国反美时就不反日,但这次安倍其实也一样,如果不是川普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提升进口日本产品的关税等对盟国不留情的做法,安倍本来也不会去接近中国、去谋求与中国经济合作。”

虽然安倍访中和习近平访日都没敲定,但坂井相信王毅最近与河野会谈时,与一年前板着面孔、挖苦河野的态度判若两人,已充分表现了习近平转换对日关系的外交方针。

只不过,日中历史、领土等政治裂痕不仅照旧,而且日本比1998年、2008年时更警惕中国威胁、更警惕中国霸权。两国现在甚至已不谋求缩小分歧,只求“有效管控分歧”。中国叫停慰安妇问题研讨会、日本报道这一新闻后,多个主流传媒很快就删除相关新闻网页,也许正是两国管控分歧的默契写照。

但能否在“管控分歧“的局面下构筑日本谋求纯经济合作关系的新世纪日中关系里程碑,或者构筑中国谋求的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新政治定义里程碑,日本人对此看法不乐观。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