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部透露贸易战焦点的最新情况(图)
中美贸易战中大豆成为关注焦点。(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8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美贸易战中大豆成为关注焦点,之前中国试图用多种方法解决大豆存在缺口的问题。不过,中国农村农业部副部长韩俊透露,目前中国大豆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
据官媒8月10日报道,就中美贸易战给双方在农业和农产品领域造成的影响,中国农村农业部副部长韩俊回应称,贸易战带来的伤害是双向的,一系列征税措施中大豆无疑最受关注。目前中国国内大豆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补充。
韩俊坦言,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就占到总需求量的1/3,用作畜禽养殖产业、水产业饲料的豆粕,也主要靠进口满足需求。
韩俊于5月随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赴美,是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
中国农业农村部10日发布8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估,进口大豆成本保持高位,预计进口大豆到岸税后均价中间价区间每吨3,250-3,450元人民币;并预估2017/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9,390万吨,比上月估计数调减207万吨。
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油籽业分析刊物《油世界》(Oil World)日前表示,尽管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但中国可能在未来几周被迫再度开始购买美国大豆,因全球其它地区无法提供能满足中国需求的充足大豆供应。
《油世界》表示,考虑到未来南美出口供应量预计同比将明显减少,中国国内大豆供应状况将十分紧张,除非其重新开始大规模购买美国大豆。“中国有可能不得不削减畜牧业生产,这暗示国内市场价格将上涨”。
《油世界》的研究亦指出,就算中国加大购买阿根廷豆粕,因阿根廷本地大豆产量不足,仍需购买美国大豆压榨,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因此即便向阿根廷采购,也避不开美国大豆,只是换了一条路,仍得间接进口美国大豆。
此前,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借此打击美国大豆出口,随后中国则转向巴西进口大豆,但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实在太大,即便是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巴西,仍无法满足中国庞大的进口需求。
随着季节变化,巴西大豆的供给量将在10月起收缩,届时将是美国农业作物收获的时节,在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提供中国足量大豆的情况下,中国若不回头向美国进口,否则连国内的畜牧业就只能面临“断粮”的命运。美国Northstar Commodity分析师表示,“我们将会开始看到美中更加频繁的商业往来,虽然可能没办法让彼此互相满意,但有总胜于无。”
另据官媒《环球网》8月11日的文章,8月初,大豆已进入夏管期,站在松嫩平原国有农场的九三垦区,半人多高的大豆翻动着绿浪,预示着今年很可能会有一个好收成。这片1076亩大豆田是与京东集团合作的“农场大豆专用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在农场的机械化种植与统一管理下,亩产预计达200公斤。
九三垦区是黑龙江最重要的大豆产地之一,下辖11个国有农场。2017年九三垦区种植大豆246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虽然地方政府出台鼓励种植大豆的奖励政策,但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此前公布的数据却显示,今年黑龙江省大豆意向种植5491.4万亩,比上年减少409.4万亩。
九三管理局农业局局长邹长士对官媒表示,去年以来大豆价格始终低迷,平均每斤收购价不到1.8元人民币,不少农户今年都选择种利润更高的玉米。大豆和玉米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两种旱田作物,二者始终在“争夺”有限的耕地。
从官媒文章可以看到,国内大豆的种植及将收获的数量都不及去年。假如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或继续提高关税,人用豆油涨价、畜牧业饲料涨价也将传导到肉类,中国CPI会立即上升,银行只得加息。加息相当于刺破中国经济众多泡沫的针尖,也就是周小川在十九大提醒的“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去年10月以异常严厉的措辞警告中国过度债务和投机性投资的风险,表示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即资产价格因过度投机而膨胀至泡沫化所产生一夕崩盘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