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有道理的(图)

 
老话说“借衣不借鞋”,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上溯一个世纪,老辈人们过的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所以,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规章制度要遵守,但是,为人处世,都是有规矩可循的,那些规矩被一代又一代的先人们给提炼成简明扼要的俗话、谚语。

曾经流行的老话,虽然不华丽,但是,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就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表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米和衣服可以外借,柴与鞋却不可以借给别人。

米也好,柴也好,都是生活必需品,为什么米可以外借,柴却不可以呢?这得要从米与柴的区别来说,这里的“米”泛指食品,是餬口度命的,老辈人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出借米面给他人,可以救人饥荒,是积福的善举,所以,人人都不会拒绝的。

能救人饥荒的米面都肯借人,为何相对价贱的柴禾却不能借呢?这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不是相背了吗?其实,仔细想想,柴不外借也是有道理的——“救穷不救懒”。因为那时的乡村,只要稍微动动手,就可以捞回不少柴草的,如果自己连这点小事都不愿做,这样的懒人,是没有帮助的必要的。再者,柴与“财”谐音,“财不外出”也是老辈人遵守的原则之一。所以,才会有了“不借柴”的规矩。

而“借衣不借鞋”,与上句也是语意相接的——衣服得花钱置办,鞋子可以就地取材(古人打草鞋穿是非常常见的)。借衣服的人,一般是有重要的外出活动,比如参加宴请等等,在那个“远敬衣服近敬人”的时代,没一两件好衣服,出门在外是会遭人看不起的。

鞋不外借,有两个现实的理由,一是每个人的鞋码不一般大,很难找到“合脚”的,二是,脚是人体最脏的部分,天天泥里踏、水里淌的,鞋是被踩踏的对象,穿着自己的鞋无所谓,穿别人的“弄脏、弄臭”是件非常尴尬的事。

另外,从情感上讲,鞋是属于个人隐私品,鞋与个人隐私是有着某种联系的,以前有个词就叫“破鞋”,那意思是很明确的。所以,自己的鞋,还是自己穿为好,要是外借给别人“弄破”了,那真是不好了。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