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管新规细则发布 银行业“冰山”渐显(图)
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接连发布文件约束资产管理业务。(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7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接连发布文件,对资产管理的业务作出约束,将深度影响理财产品以及股市和债市。尤其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一些领域不良贷款的隐患仍很突出,将受到很大冲击。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资本市场并不平静。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部委纷纷下发针对资管新规的细则规定。先是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接下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随后证监会也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些管理办法影响着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走势,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环比5月末下降1.18万亿元,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截至6月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合计25.91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4.92万亿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0.8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600亿元;中国股民数也达到1.4亿人之多,这意味着资管新规细则将对47万亿元的资金市场以及1.4亿股民产生影响。
财经分析人士叶檀撰文认为,细则没有出完,还有些漏洞必须得补上,估计还会有后续配套措施。到2020年12月31日过渡期结束之前,金融市场一直会有大震荡。市场很快会发现,去杠杆、严监管的主基调没有变,财政不出钱,央行不会加多少水,而让投资者自己出钱,市场情绪不会发生根本逆转。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此前在资管新规执行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民营企业的违约潮和金融市场的压力。
高善文认为,从本质上看所谓的结构性杠杆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在此背景下,去杠杆的政策势必是要由财政和国资打头。由财政部出面,自上而下清理地方平台的融资问题和地方政府的杠杆问题;由国资出面,清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降低负债率。
高善文说:“从实体经济角度看,金融去杠杆的动作比较快和急,导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比较快,整个经济体系压力较大。这些压力不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也包括其他各类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资质比较差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压力比较大;而比较大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压力却不明显,这个与去杠杆的目标也不完全匹配。”
金融去杠杆的压力下,银行业的诸多问题显露水面,但只是“冰山”一角,除了传统表内不良贷款加速暴露外,还包括未纳入监管口径的表内外类信贷、以及前期交由外部机构代持以规避监管的部分。
据《路透》报道,某股份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称,“资管计划、主动管理的信托计划等银行实质性承担风险的融资产品都属于类信贷,并不在当前不良贷款统计的范围之内,这块受资管新规的影响比较大。”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资管新规公布前,这些类信贷存在刚兑等不规范的操作,可以通过不断融资一棒一棒接下去,但新规后就没办法再接续下去,接不下去就成不良贷款了,此类不良贷款正在加速暴露。
另外,刊登在中国银保监会网站的新闻稿称,针对银行业市场乱象的上半年排查评估和现场检查已结束。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各类问题13.6万个、涉及金额13万亿元人民币。各级监管部门现场检查1,05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现各类问题1.48万个、涉及金额2.47万亿元。
上半年共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798家、罚没14.3亿元;处罚责任人962人,其中罚款3,026万元,取消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银行业从业及高管任职资格。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