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名句人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图)

 2018-07-04 06: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很多年之前,就想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题目来写一篇文章,但是这个念头被一些修行中的朋友挡住了。他们告诉我:你强调人以群分,这个说法不利于团结更多的人,写文章应该扶弱劝善,倡议世界大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好人与一个坏人无论如何是难以相处的,因为善恶分明,正邪两立,即使好人再三忍让,最终也是水火不相容。两个坏人在一起同样难以长久,虽说有一个“臭味相投”的说法,但是真正的坏人不可能不自私,在存在利害关系的时候,就可能互不相让,分道扬镳。如此看来,只有两个好人在一起,才有可能长相厮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语源自《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现代虽然多用来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原意却类似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可以用来比喻志向与个性相同的人才能平和地长居在一起。细思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

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7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得到的,在千里之内的土地上,如果能找着一个贤士就非常不容易了。现在你却在一天之内,推荐了7个贤士,照此下去,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都容纳不下了吗?”

淳于髡听后回答说:鸟是同一类的聚居在一起;兽也是同一类的走在一条道上。要找柴胡和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洼地里去找,一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山的北面去寻,那就可以用车装运了。这是因为天下的生物都是同一类的聚在一起,我淳于髡可以算是一个贤士吧,所以您叫我推荐贤士,就像是到河里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样容易,我还准备给您再推荐一批贤士,哪里会只有这7个呢!

根据《新序・杂事》记载:战国时楚国有个非常善于相面的人,他相人从来都没有失误过。而且他与别人相面不同,别人是根据“骨相”、“手纹”来进行推测,而他“能观人之交”。楚庄王听说有这么一个人,便召他前来,问他相人为何如此准确。他回答说:“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布衣也,其交者孝悌,笃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诚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士也。主明臣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事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富,此之谓吉主也。”楚庄王听了此番话,高兴地说:“善!”于是招聘四方贤士时,亲近贤者荐者,因而得到孙叔敖、子重等贤臣辅佐,终于成就了霸业。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足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儒教始祖孔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他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说,与那些正直的人、能体谅人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自己就会受益无穷。通过对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对朋友的态度如何的观察,也就足以判断其人的好坏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的这种识人的方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也是值得借鉴的。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