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造假被抓住了证据(组图)


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数据多有水分。(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7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1-5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但是有民众发现,相比去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但仍然保持高增速。党报也做出了“解读”。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数据多有水分,即便是李克强也不相信。

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一项经济数据引发了争议,有中国民众粗略计算就得出了与国家统计局完全不同的结果。官方数据显示,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98.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而在2017年6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9,047.6亿元,同比增速22.7%。

两则数据简单对比,就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果:2018年该项数据同比下降1,749.3亿元,应该是下降幅度6%,而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增长16.5%。该计算结果在中国国内网络上发布之后,引发民众热议,不少人对官方的数据提出疑问。


民众计算认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应该是下降6%。(图片来源:网络/看中国合成)

6月2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文章做出说明,进行了回应和解释。声称:“这一数据是真实可靠、实际可比的”。为什么不是下滑6%,而是增长16.5%?国家统计局解释说,“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调查范围变化、剔除重复计算和非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剥离。”

但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并没有让人信服,民众指出:“规模2,000万以上企业亏损的或盈利少的都被人为调出样本,制造增长率是真相”;“只能说2018年真实数据难看,才调减了样本企业。”

7月1日,中共党报《环球时报》也做出了“解读”,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某专家说,“经济统计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不会出现假数据。”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认为,中共政府数据造假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存在,从GDP甚至到人口数据,都含有水分,政府官员也承认数据含有水分。这给中共当局的经济决策产生了干扰,即便是李克强也不相信官方数据。同样,人们看到经济政策时有变化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经济数据失真。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所含水分问题,始终被各界质疑。

在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迈入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的6.7%提高0.2个百分点。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一些省份出现的GDP挤水分问题,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回应称:“十年前左右,发现地方数据总量加起来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经过这几年努力,差距在缩小,但仍然还是有差距。”

当时中国几个省份宣布将本省份历史经济数据进行缩减。例如,内蒙古承认财政、经济数据存在造假的现象,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随后天津把滨海新区滨2016年过万亿的GDP调整为6,654亿元,缩水幅度高达三分之一。

这引发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数据真实性的关注,《法新社》发布文章认为,必须对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字持谨慎态度,因为中国辽宁省的一位政府高官就公开表示,辽宁省过去就长期在经济增长数据上造假。

早前维基揭密网站公布的一份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备忘录中透露,早在2007年李克强就表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是“人造”的,不可相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