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口头禅有两个字 而且还是网络用语(图)


苏轼的“呵呵”,主要是用来传递豪情与豁达的,而非对亲友敷衍了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与人于网上聊天时,打字时使用了“呵呵”两字?倘若不是真的要表达自己觉得有趣、想笑之意,而仅只是不知道要回复啥好,就只好用“呵呵”两字带过,那么你有可能会带给对方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了。虽然说“呵呵”两字有一种敷衍感,甚至还曾成为最伤人的用词,但其实大文豪苏东坡很喜欢使用“呵呵”这两字。很多文人在与他鱼雁往来之间,都亲见过他的“呵呵”。

苏轼爱用“呵呵”

根据媒体报导,曾经有网友整理了网络聊天的常用语,其中“呵呵”一词因为是出自北宋苏轼的句子,所以,“呵呵”变得更加地吸引大众的目光。据说苏东坡至少在作品中使用过超过40次以上的“呵呵”,只是,“呵呵”虽说是苏轼的口头禅,常现身于东坡诗文中,但如果把“呵呵”完全等同于现代人于网络上所使用的“呵呵”,那你就错啦!这绝对是误判,错误的解读!

东坡居士苏轼在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之所以会出现“呵呵”,主要是寄情于文词中的苏轼用来传递豪情与豁达。是的!是苏轼用来自我解嘲的,而非拿来敷衍了事、假意虚晃的。小编就列举几则文稿,让大家见识见识东坡居士的“呵呵”的格调吧!

苏东坡于《与鲜于子骏书》中写道:“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另一首《答陈季常三首(之二)》则道:“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另一首《与陈季常九首(之三)》又道:“某虽窃食灵芝,而君为国铸造,药力纵在君前,阴功必在君后也。呵呵。

倘若你认真地把苏轼所有的著作通通读过一回,你真真会发现,苏轼可真是“呵呵”的爱用者啊!被苏轼“呵呵”过的人,也真是多到令人错愕。幸好,苏之呵呵,与今之呵呵差如云泥。


北宋苏轼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前赤壁赋》,真迹现存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维基百科)

再列出几则苏轼与亲友之间的例子吧!

苏轼对曾受仁宗皇帝表扬的廉士李大临(才元)说过了“呵呵”;苏轼对朱寿昌(康叔)也说过了数次“呵呵”;苏轼对送他“团茶与匣子香药夹”的刑部侍郎范百禄(子功),以及送他杨梅的博罗县令林抃(天和)等人,通通给了回礼--“呵呵”。

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苏轼都是……一视同仁的!苏轼既然让表哥文同(与可)知晓他会“失笑喷饭满案”,“呵呵”当然是不吝赠予他啰;苏轼和堂兄苏不疑(子明)讨论过老年生活后,也赠给他“呵呵”两字;苏轼与表兄程之才(正辅)谈论了他最擅长的文学创作后,同样不忘“呵呵”。

苏轼这么多“呵呵”,并非是肆无忌惮地嘲讽对方,而是展示了东坡居士爽朗又豪迈的大笑。是啊!古之“呵呵”,并非现今咱们所想的那样,而是接近于如今的“哈哈”大笑。千百年来的笑,其实不会有多大差异,只是用字遣词就有区别了,得多注意一下。

话又说回来,苏轼有这么多回的“呵呵”,无非是因为他在与对方的互动之间,是禁不住满怀的欣喜,于是他是急于传递与对方知悉的。能这样愉悦地放开胸怀与人互动,想必胸襟定不一般。有时候,我们若要运用很多字词来阐述己思及快活,但又觉得难以捕捉,恐失了真义,不妨就学苏轼来个“呵呵”吧!不过,前提是别让对方萌生误会,心生嫌隙才好啊!

话又说回来,仅凭苏东坡的几段文字与两字“呵呵”,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乐开怀与豪迈,足见大伙儿对他的胸怀与性格有一定的认识。毕竟能像苏轼这般高文采,挥毫就能够写出气势豪爽、快活的文章,可不多见。所以,即使是“呵呵”两字,我们也能明确感受到苏轼的豪情,而不致误会了这位超逸豪放的居士!

 

参考资料

〈“呵呵”!原来是苏东坡的爱用词〉(自由时报)

〈那些被苏轼“呵呵”过的人〉(腾讯)

本文留言

作者Yi-hsin Lu(我爱毛茸茸)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