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估算流量大降 预料未来更差(组图)
港珠澳大桥计划于今年第三季通车,不过港府多番下调流量估算,或对营运开支造成重大负担。(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6月20日训】(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至今港府已经耗资近1200亿建造的港珠澳大桥,预料今年通车,不过工程多次超支延误,而且实际效率也成疑问。继去年9月大幅调低大桥汽车流量预测,港府最近再承认客流量会比当年预估的低25%,并归咎于深中通道的兴建等。有专家指出,交通流量预测再下调,将令通车初期收入连营运开支也无法应付。
事实上,港珠澳大桥的筹划阶段中,三地(澳门、珠海、香港)政府就已经知悉同期兴建的工程包括深中通道。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提供8条行车道,预计2024年通车,造价446.9亿人民币。据悉免费让民众通行。
相较之下,港珠澳大桥提供6条双向行车道,加上两个口岸人工岛及两个隧道人工岛,大桥主体造价约为1400亿港元,仅香港政府需要支付近1200亿,据悉每次民众通行都需要支付约100港元费用。当时不少社会声音均质疑港珠澳大桥的效率问题,认为深中通道启用后,港珠澳大桥的客流量就会大跌,甚至无法维持营运开支,也是当时主要反对兴建港珠澳大桥的声音之一,而有关情况目前恐怕成为事实。
目前港珠澳大桥仍未完成建设,港府在上一次超支报告后,至少需要追加拨款23.6亿港元。
而港府在2008年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时,曾经引述三地政府委讬专家做的报告,其中预测“2030年,大桥平均每日车流量有3.3万架次,客流量有17万人次;到2035年,平均每日车流量会升至4.2万架次,客流量升至21万人次。”而港府一直沿用有关数字回答媒体。
港府回应的数字多番浮动,不过其后预测的流量都比一开始少。(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估算数字不断浮动 是真是假?
不过,港府于去年9月在回应立法会提问的书面报告中率先调低大桥汽车流量预测,表示会比已开始估算的“每日车流量估计达到9200到14000架”还要低,但拒绝交代最新预测数字。有关说法引起各界不满,有专家批评港珠澳大桥作为三地跨海大桥,本来“9200到14000架”的效率已经很低,港府再调低估算反映该桥的效率及建造目的根本成疑,通车初期可能连收入连营运开支也无法应付。立法会议员朱凯迪指出,政府近年多项大型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桥及高铁,在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时所承诺的经济效益,到最后全都“货不对办”。
运房局局长陈帆今年1月在立法会回应议员质询时,又提出了一组新数字,称“2030年大桥每日车流量会有2.9万架次,客流量有12.6万人次;到2037年,日均车流量有4.2万架次,客流量17.5万人次”,数字明显比2008年的预测低,与2017年的书面报告相比又高了许多,随后港府就用这组新数字回复质询。
究竟哪一组数字才是比较准确的预测?还是全部都不准确?对于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港府反称再作预测“已经没有意义”。
《明报》报导,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委员郭家麒批评,港府2016年申请追加拨款的时候并没有提供新的效率估算,而目前提供的新数字又没有交代来源,做法相当“鬼祟”。郭亦质疑,高铁、机场第三条跑道及深圳货柜码头也即将落成,港珠澳大桥届时的使用量或许比新数字还要低至少一半。
港珠澳大桥跨海段建设工地。(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各界批“货不对办” 指港府沦国企“提款机”
立法会议员朱凯迪在2017年港府追加拨款时指出,政府近年多项大型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桥及高铁,在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时所承诺的经济效益,到最后全都“货不对办”。“政府必须问责,公布大桥通车的最新估算流量数字,并检讨过往计算方法是否出错,避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大桥至去年香港政府已经耗用1123亿港元,工程延期超过2年。大桥工程从开始到现在丑闻不断,包括人工岛被多次发现移位、工程物料造假、工程负责人及官员贪污频生、工伤意外不断等,被香港媒体形容为“血泪大桥”。
香港智库公共专业联盟政策召集人黎广德曾形容,港珠澳大桥工程超支已经完全失控,认为陆方指人工及材料价格上升的原因只是敷衍港人的借口,直指大桥已经沦为“政治工程”。黎质疑国企因为背后有北京支持的因素,令港方工程师无法按照专业原则监督工程,而港府亦无力监管大陆承办商。
黎批评港珠澳大桥屡次超支,反映当局视预算为无物,港府无力规管亦使诚信尽失。由于工程不能烂尾,黎质疑港府已经沦为国企“提款机”,预料工程将继续超支,犹如“无底深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