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普遍认同的育儿常识竟是错的(图)
孩子们(图片来源 : Pixabay)
【看中国2018年5月25日讯】当下,育儿领域里有各种的迷思,虽然是错误的认知,却被人们普遍地认同。美国两位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和文献研究,并综合了当今学界的主流共识,最后创作了《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这本书中提出了50个儿童成长的迷思,而本文从中选取了10个代表性的观点。
1.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人都不打孩子、在美国打孩子是违法的。其实在美国虐待孩子不行,偶尔轻度地打孩子是合法的。那么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用吗?
科学研究发现,得分短期和长期来看。想制止孩子的一个错误行为,短期内打比单纯讲理有效。但长期看,如果想让孩子吸取教训,且一辈子不再犯这个错误,那么打就没有好处。何况打多了,还会损害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性格。
2.加强与孩子的亲密联系,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许多人认为,亲密的陪伴对孩子成长有利。例如,出生两小时内,孩子要倚偎在母亲身边;应该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母亲同床睡……但是科学研究发现:并不存在“两小时关键期”;而母乳喂养只在第一年有好处,所以一岁断奶非常合适。总之,亲子关系的培养并不依赖这些“亲密”的行为。
3.吃太多糖会让孩子过分活跃?
有些育儿专家认为,吃糖太多会让孩子更爱打闹、不睡觉、不好好学习,甚至于有人认为,经常吃糖的孩子容易得多动症。科学家们对此做了实验,结论就是:糖跟孩子活跃、多动症都没有联系。吃太多糖的确不好,但糖不是兴奋剂,影响不到精神层面。
4.看“益智”节目有利于大脑发育?
很多家长都希望能通过古典音乐、益智电视节目,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智力加持。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类东西对两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任何帮助。孩子是擅长模仿的,跟眼前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电视里的。甚至美国儿科学会还建议不要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实际上,任何电视节目都比不上跟真人互动。
5.头脑体操有利于孩子学习?
有种被商业推广的“头脑体操”项目,就是让孩子做一些特定动作,比如在地上爬、打哈欠、用手指画出想象中的符号……表示这些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经科学家调研了相关的研究后发现: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这类体操对孩子有好处。
6.独生子女被惯坏后容易变得自私?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独生子女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所以被惯坏了。不仅更加自私,还不善于与人合作……
不管是对中国孩子还是美国儿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满一致:独生子女跟家长的关系更好、自尊心更强、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而且在性格方面,“不存在独生子女效应”。过去人们是担心独生子女缺乏伙伴,但是却忽视了他们在学校里能获得充分的同侪社交机会。
7.父母离婚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很多专家声称,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好,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于是科学家综合分析了67项有关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影响确实有,但是并不大。离婚本身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都比较小,对成绩影响更小。
那么为何离婚家庭的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那不是因为离婚本身,而是因为家庭里无休止的争吵。科学家还发现到,如果离婚前父母能跟孩子好好谈谈,孩子将更容易面对这件事。
8.小孩哭着入睡对成长不好?
若孩子晚上哭闹,大多数家长都会抱起来轻轻地摇一摇,哄睡了再放下。其实,大规模随机试验的研究表明:只要孩子过了六个月大,哭着睡并不会影响健康和情感成长,反而有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感情,与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相反,哄睡可能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养成依赖的习惯。但是孩子哭闹是因为要换尿布或生病,家长是必须要关心的。
9.孩子出生的顺序严重影响了性格吗?
老大稳重勤勉、老二比较懒惰、最小的孩子外向又积极……这是文艺作品里头经常出现的安排,同时也是很多人对不同排行的孩子性格的总结。事实上科学家虽然承认出生的顺序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影响,但也同时认为影响非常微弱。
10.不应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一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收拾房间、好好学习等,会给孩子小奖励。过去我们常认为:不应该用物质激励,因为它会让孩子的行为变质。不过,这本书的研究发现物质激励是可行的。初期,可能孩子会为了奖励去做一件事,但后来则会渐渐养成习惯,即使取消奖励他也依然会做。不过这个似乎对低龄的幼儿更有效。
总结:通过这10个迷思的解读,您是否感觉到孩子没那么容易被“毁了一生”。父母想要干预孩子的成长并不容易,父母是什么人比对孩子做什么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