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本应造福百姓,若能当官当到百姓眷顾、多方劝慰,亦不枉步入官途。此乃《明人画入跸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声不仅在人去之后,在人去之时就会有生动的反映。
三国时期,陆绩任郁林太守,政绩显著,为官清廉。任满东归时,陆绩须取海道返乡,船夫看到他一家所带物品实在太少,恐难抵抗风浪,建议他再带一些东西上船。恰巧岸边有一块大石头,陆绩以石压舱,才得以平安渡海。这块无名的压舱石后来被敬称为“廉石”,陆绩的故事也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隋朝赵轨在齐州任上,考绩连续多年最佳,受到朝廷嘉奖,召其入朝为官。离任时,父老乡亲前来送别,有老人拭泪说道:“您在此为官,勤政爱民,从不受贿纳物,我们敬仰您的操守,不敢用酒相送。您清廉如水,今斟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也甚是动容,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与百姓依依话别。
最为感人的清官离任故事应数明代的况钟。宣德六年(1431年),况钟的母亲去世,按照规定,他必须回原籍“丁忧”,三年服丧期满才能复职。苏州数千人闻此“请求夺情起复”,并作民谣:“况太守,民父母,早归来,慰田叟。”宣德十年(1435年),况钟进京述职,百姓怕他调任,在他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离开。正统四年(1439年),况钟任苏州知府九年时,要赴京考绩,百姓纷纷前来饯行,况钟作诗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况钟赴京后,因政绩突出要升官,百姓数万人上书挽留,朝廷赐况钟正三品,让其仍回苏州做知府。正统七年(1442年),况钟病死在任上,“民多垂泣送其柩归”,并立祠堂以示崇敬。
从这些离任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清官的“获得感”,也不禁沉思,官之清廉,民之所盼。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