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买车5大误区 你们都得中枪(图)
华人买车5大误区 (图片来源: pixabay )
【看中国2018年3月30日讯】车几乎成了海外华人生活的必需品,因为没有车出行是十分不方便的。那么,华人消费者买车时有几个普遍都会存在的误区,不信来看看。
1、别管我坐几个人,空间得大,至少看着得大
话说,后排空间的问题,就算四个人出行,腿部一拳多的空间、头部两三指的空间也足够了吧。NO,现在小型SUV都一拳多的空间了,我得要迈巴赫S级那种可以在后排蹲下的空间才完美。
以至于合资品牌或者进口车到了中国自觉加“L”,这年头,后屁股不带个“L”要么没面儿,要么我是追求操控的有精神使者。再比如朗逸,朗逸可会研究中国消费者:“我空间实际不大,但是我把后排坐垫做短,显得大”。
其实空间越大越好吗?搞清自己的出行需求,空间够用即可,省点车长,停车方便;减轻点重量,油耗还低点;多好啊。
2、车门这么轻?破车不结实吧,用料不好吧,不像好车
很多人的说法都是:日系车关车门的感觉太单薄,差评;德系车厚重感比较足,点赞。关起车门,阻尼感小,金属撞击的轻薄声音明显,这车就次;关车门有“闷响”,厚重感,就好;是这样吗?
以老款悦动和老款速锐为例,速锐车门的厚重感、阻尼感简直比悦动强了不止一两个级别。但实际体验呢?速锐的整体隔音效果并不比悦动优秀。
车门的锁扣设计、铰链设计、门板中的填充物等都会影响到关车门的厚重感;但绝不是有厚重感就代表好,很多修理店都能加密封胶条、填充物以至关车门有厚重感,但结果对于隔音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提升。
所以,不要太关注这些无所谓的细节,只要车的大方面好就可以。
3、中控大塑料啊,咋也给我来点真皮、搪塑吧
选车时摸中控材质,是很多消费者都有的动作。但只是选车时候摸,真正到日常用车,试问大家有几个人碰过中控台,那么中控台到底是软的还是硬的,对咱们产生什么影响了吗?除了异味,其他的影响是不是并没有。
一些搪塑内饰,除了表面的橡胶,表层与中控面板中间还有发泡层。这两个东西都是异味的罪魁祸首,反正日常用车也不会没事趴中控上待着,不管它啥材质,只要没有异味,对身体的伤害尽量降低不就好了吗?
额外说一句:异味中的有毒物质较多,如果新车存在异味,请多通风、用一些水果皮、炭包等吸附一下异味。
4、配置别管能不能用到,我要一大堆配置,舒坦
现如今汽车配置越来越丰富,座椅记忆、换挡拨片、自动泊车等等,配置表上一大堆黑点点。但在我们实际用车中,信不信有好多司机都是“哦,原来我这车还有这玩意,哦,从这开啊”。
实际汽车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是个代步工具,真正对各种舒适性配置的需求并没有多高。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搞清楚这些配置都是干嘛用的,我们日常需不需要,避免配置浪费。一方面或者省钱,一方面或者我们可以入手更高端的低配车型。何乐而不为呢?
5、百公里加速11秒啊,太肉了,不行我要带T
很多消费者对这种“运动性”、“操控性”看起来还是蛮重视的,百公里加速慢不行、侧倾支撑不到位不行......据调查,大陆八成消费者没有日常地板油、极限过弯或其他极限操控的习惯。
更多的情况是,我们是不是没太大必要纠结这百公里加速的一两秒。在4S店试驾时,我们也要以日常驾驶风格来试驾,看车辆的动力、支撑是否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把这所谓的、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的“操控追求”转化成舒适、经济岂不更好?
总结:对于一些面子工程,比如这车看起来高不高档,除了有接待需求的消费者,其他消费者可以不那么看重。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车,避免追风、面子,也许可以让爱车更适合自己哦,毕竟车是自己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