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苦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美德,今天就讲几个廉正古人的故事。何为廉?即不贪腐,也就是淳朴,勤俭,不贪图自己劳动所获以外的利,不追求奢华,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生在世,倘若要立志做出一番事业,达到某一个目标,必须要经历勤苦,要培养崇俭的品德,要养成廉洁的好作风,这都是成功的基础。所以吃苦,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就是个免不了的人生修炼环节。
先说一个古人勤苦节俭的例子。在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名将,字士行,生于三国孙吴景帝二年(公元259年),他幼年丧父,经历过艰辛生活,在其母教诲下成人。曾任浔阳县吏,后任江夏,武昌太守,都督荆,江,雍里等八州诸军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他的一些故事。他在军中四十多年,处理各种事物,均自强不息。史书记载他身居高位,从不居功自傲,不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留名后世。他曾有个喝酒嗜好,在其母亲教诲下,不但严于律己改掉此习,而且对部下也严格要求,不可饮酒谈戏废事。凡是违令者,就令人将其酒器蒲博(赌具)投掷于江。他在广州任上时,“朝运百甓(pi)于斋外,暮运百甓于斋内”。就是说,他在早晨,将放在院子里的100块砖头搬到屋内,到晚上又把他们搬出室外,天天如此。别人不解其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游,恐不堪事!”并且说:“民生在勤。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庶人,当惜分阴,岂可游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他的“民生在勤”“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这话对于我们今人也是为人处世的警句。他的节俭也是闻名的,在制造战船时,剩下的碎竹屑,木头边角料,他都收集起来,用于天气不好下雨雪造成工地道路泥泞时,用于铺路,或制作成竹木钉,作造船零件。
陶侃在广州时,有一次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水稻,他问道:“你拿这个做什么用?”那人回答:“我只不过在路过稻田时,随便揪一把,玩儿而已。”陶侃听了之后大怒,说:“你既不务农,居然敢毁别人的水稻!”于是陶侃将他以鞭刑惩罚。这事在民间传开后,百姓勤于农牧业生产,家家丰衣足食。从此事也可见到陶侃的公德。
再说一个古人崇俭的故事。在唐朝文宗时有个叫郑澣(han)的人,(本名涵)是刑部尚书。他的父亲郑余庆是唐四朝元老,曾任宰相。郑余庆是个崇俭的人,他的俸禄,多数都散发给了亲友,或者接济生活有困难的人,而自家的生活却非常简朴。郑澣从小受其父亲影响,也是个为官清正,生活简朴的人。请看秦孝仪《进德录》里一段关于他吃饼皮的故事,原文是:
郑澣以俭素自居,为河南尹日,有从父昆弟之孙,自乡来谒(ye)者,将去之前一日,召甥侄与之会,食有蒸饼,郑孙去其皮而后食之。澣大嗟怒(jie nu),谓曰:“皮之与中,何以异也?仆尝病浇态讹俗,骄侈自奉,思得以还淳反朴,敦厚风俗。是以怜子力田敝衣,必能知稼穑艰难,奈何嚣浮,甚于五候家纨绮(wan qi)乳臭儿也?”因引手,请所弃者,郑孙错愕失据,器而奉之;澣尽食,遂揖之归。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郑澣以节简朴素而自持,他在河南做官时,有一个他堂兄弟的孙子从乡下来找他。(是想请他介绍在外谋个差事做,郑澣为他写了推荐信)在他这个堂孙临走的前一天,郑澣召集他的甥侄辈与他一起吃饭饯行,吃的主食有蒸饼,他这个堂孙将饼剥去皮才吃。被郑澣看到,于是郑澣生气的问他:“这饼皮和饼瓤有什么不同?我历来就痛恨薄态浮俗,骄奢自奉的恶劣世俗,希望返回到淳朴敦厚的风俗。我见你在乡下务农,穿着破旧的衣服,想必会知道种庄稼的艰辛,你怎么会学的如此放肆轻浮,比那些权贵之家不懂事的纨绔子弟还浪费?”然后他伸过手去,要那些被堂孙丢掉的饼皮,这个孙子手呆目瞪,不知如何是好,就用碗盛了所弃的饼皮递给他。郑澣接过去都自己吃了。于是郑澣改变了主意,认为他没有质朴本性,不堪重任,就把他请到客厅,给路费把他打发回老家去了。
前面这段故事,我写在括号内的话,是参阅了《新唐书》记载,加的注释。
北宋有个人叫杜衍,生于978年,卒于1057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在宋仁宗时,他曾官拜太子太师,御史中丞(宰相)。他幼年丧父,随母寄养在继父家,年青时曾经历艰辛,后来发奋读书步入仕途,因此他为官清俭,廉正。他的一生不蓄私产,为人低调,不与人争。退休后,生活极简朴,老家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宿友人处,有客来访时,粗茶淡饭招待。临终时嘱咐家人以一枕一席从简入殓。因此他也是一个崇俭廉正的名相。
他曾对人表白说:“衍本一措大耳,名位爵禄,衣服器用,皆国家者。俸入之余,以给亲族之贫者,常恐浮食,焉敢自奉也。一旦名位俸给,国家夺之,却为一措大,又将何以自奉养耶?”
以上文中的“措大”是贫士之意,他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本来就是一个贫寒之士,名利官职,衣食用器都是国家给的。因此我的俸禄有余时,就散发给亲友中贫困的人,而且经常躭心自己名不副实,白拿国家俸禄,怎敢自己独占哪。一旦爵禄,名利被国家收回,又是一个贫士,又将能以什么来养活自己哪?”你看他这番表白,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他不忘本,由一介贫士致仕途,当了官,仍旧保持着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廉洁奉公的好作风,因此他的事迹能流芳千古。他的故事流传至今的还有几个,此不多叙。
再看当今中国那些为官者,虽然也有人出身贫寒,也曾经历过艰苦,但是一旦当了官,对名利情的贪婪就恶性膨胀,就沿着“懒-馋-占-贪-变”的轨迹堕落成历史罪人。究其源,就在于他们有人根本就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有人虽然也有点文化基础,但是一旦大权在握,就忘乎所以,背叛了中华传统文化,背叛了中华传统道德,走上了祸国殃民的殊途。我在前面文章中曾经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传统道德,对于中华民族至关重要。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