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养生观念:中医“春捂秋冻”百病难碰 (图)


春天阴退阳长,假如骤减衣服,极易使“寒邪”侵入体内,衣服最好慢点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强调的就是季节转换时的养生技巧。春暖花开,一旦气温回升,性急的美女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小伙子们也迫不及待地脱掉冬衣。提醒您,天气回暖,衣服最好慢点减!

为什么春天要捂?

中医认为,春天阴退阳长,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因为春天万物复苏,初生的阳气就像刚刚萌发的幼小嫩芽,难以抵挡料峭的春寒。人体在寒冷情况下,抵抗力较弱,阳气不足,不能卫外,人体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假如骤减衣服,极易使“寒邪”侵入体内,导致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所以春季应讲究捂,以顾护阳气,避免感寒。春捂也体现了“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明代医家万全认为:“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少阳主春,虽具有旺盛的生机,但阳气尚少。小儿生机蓬勃,就像旭日东升,草木方萌,所以春天更应时时顾护孩子的少阳之气。

春三月,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孩子的肺脏娇嫩,阳气不足,抵御风寒的能力较弱,所以极易受风寒侵袭,需要设法让他避寒就温。此外,经过寒冷的冬季,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功能降低,肌肤在御寒冬衣的保护下,也缺乏对季节气候变化的适应,此时更应该注意给孩子进行春捂,衣服不可骤减,以免遇到天气变化或者倒春寒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

穿衣要“下厚上薄”

年轻人往往“爱俏”,不注意春捂。即使穿的少,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机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穿衣护“前心后背”

专家认为当人体的四肢暖和时,身子也就是暖和的。因此,只要摸摸孩子的手脚是暖和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护住孩子的前心后背,因此最好给孩子做个“贴心”的小棉坎肩儿,护心护背,既不会捂过了,孩子穿着也灵活。

另外,孩子春捂捂多少、捂多久,也要看个人的体质。一般来说,宝宝体质好,可以穿少些;如果宝宝体质弱,就算穿得再多,有的还是会生病。因此,让宝宝多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才是王道。

回暖后再捂7天

春捂要一直捂到天气回暖后,回暖后再捂上7天左右基本就差不多了,体弱的孩子和老人可以视情况而定再多捂几天。

什么时候不用再捂了?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昼夜温差开始小于8℃,二是白天的气温能达15℃以上。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