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过去,中国第一批丁克后悔了吗?(组图)
和4位较早成为丁克的女性聊聊(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3月16日讯】“丁克”(DINK)这一概念传入中国,是上世纪80年代,意思是家庭中有两份收入(Double Income),但没有孩子(No Kids)。这一概念受到很多高学历高收入家庭的热捧,一度被视为潮流。近30年过去,第一批丁克已步入中年,他们究竟过得怎样?是自得其乐还是也有后悔瞬间?当他们的自我选择和社会角色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我们和4位较早成为丁克的女性聊了聊。
我和爱人对小孩都没有特别喜爱的情感,我们的观念中也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而且也不认同那种没有孩子生命就不完整之类的说辞,所以结婚以后,我们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丁克的共识。
很多人选择丁克后,如何说服父母是个难题,但我们好像从来没有这个过程。我们都认为,人成年后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纵使最亲近的人也无权干预你的生活,如果他们跨越边界,我们的回应要么是转移话题,要么就是明确表明态度,对方也会适可而止。
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从来没干涉过这事儿,就是极少时候会没心没肺地说两句:“我还没孙子呢。”我母亲一开始没反应,后来看到别人抱孙子有点羡慕,就开始催,但我们明确表示不想要,她也没辙。现在她已经接受现状了,而且,她看到同龄人为了带孩子跟儿子或闺女闹得很不愉快,有时候也会庆幸。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亲戚朋友问:“怎么还不要小孩啊?”但我们对这类人一来接触不多,二来对他们的絮叨都当耳旁风,或者干脆怼回去,比如我就会说:“要孩子干啥,不想要。”对方就不吱声了。
我觉得丁克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人一生中有很多种失去自由的方式,要小孩就是其中一种。我们觉得没有孩子的人生选择余地大得多。比如周末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呆在家里带孩子,两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也不用为了孩子上学求爷爷告奶奶,不需要处理跟学校老师的关系,不用辅导孩子作业……有孩子的家庭常常要按照孩子的需要规划生活,没有孩子就可以只听从自己内心的需要了。
对了,还避免了孩子出世后可能引发的重重家庭矛盾,如婆媳关系紧张、老人既想抱孙子又抱怨带孩子引发的父子辈矛盾等。还有就是精神上更超脱飘逸一些。因为养娃肯定有经济压力,有时会为了养育孩子拼命挣钱放弃做人底线。我能明显感受到我和同龄人的不同,比如精神上没那么沉重,对利益没那么在意。
丁克确实也会比有孩子的家庭有更多闲暇。比如我下了课回家就收拾房子,看书、做瑜伽、做饭、跟狗玩儿、看电影等,爱人一般工作忙,回家比较晚,吃个饭,看看下载的各种电影和纪录片,周末我们一般安排一天出去遛狗,找个宽阔的地方。
我们比较崇尚知性生活,看各种展览、演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生活的乐趣非常多样。每年我们也会出去玩,云南、徽州、苏州、贵州……跟老公都是在国内玩,因为他是国企的,护照被没收了,我只好一个人去了趟西班牙。
有人认为没孩子会无聊或者孤独,但我觉得精神自立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天性比较喜欢独处,一个人的时候我很自在。这跟性格有关。相反,刚结婚的时候,身边老有人转悠让我有点烦。
我老公喜欢热闹,他爱好很多,有一次我要监考,他凌晨1点带着两只狗去内蒙古大草原玩儿了一圈,还拍了一堆照片发朋友圈,被我一个同事称为“文艺中年”。他说如果我死了,他就满世界旅行,好像还挺期待,不过我估计只要身体允许,他会这么做的。如果他先走的话,我估计我就在家里看书做瑜伽,因为我喜欢安静。
如果说丁克有弊端的话,可能就是担心年老后一个人去世,另一个人孤独生活。但也没办法,人生终局都是悲凉的。只能积极生活,调理好身体。
我丁克18年了,从未动摇过。相反,我一直觉得这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可以说,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对我来说,丁克最大的好处是——我把青春期多活了两倍。别人带着孩子奔波时,我可以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比如每天逛淘宝,买网红勺子,听说星巴克的马克杯出樱花版,心里立刻就长草,还有女人感兴趣的粉底,指甲,出了新款,我就想去尝试。今年跟27岁的外甥去美国玩,为了一个配饰,我拉着他走遍纽约的第五大街,他都纳闷,怎么我比他还时尚。反正我就喜欢这些小资小调,把自己弄得年轻时尚,这是我的兴奋点。
有朋友老说,你怎么跟个小女生似的。确实,年轻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比如前段时间流行养蛙游戏,我也养过。年轻人追的鹿晗,我也追过,但我现在比较喜欢油腻大叔了。
丁克让我拥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但其实最初这不是我刻意的选择。我和我老公结婚时才20出头。24岁左右,我怀孕了,打掉了,因为觉得还早,两个人都不想要孩子。
到30岁时,我去了一个创意公司,可好玩了,楼下就是各种互联网公司,每天都接触新鲜的东西,当时学的是basic,后来又要学excel、word和英文,常常出国,太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压力也挺大。30到40岁这段时间,我得承认是我加班最频繁的时候,每天回到家已经快10点,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等到了40多岁,我在工作上做到一定level以后,压力更大了,身体累,精神也累。老公很担心如果这时候再要孩子,身体会出什么问题,也就没要了。我现在50了,工作没那么忙了,但已经生不了孩子了。
这中间,我和老公也会谈论起孩子的问题,设想如果有个孩子会怎么样,然后两个人接着就说,不敢想了,因为孩子出生后就没法塞回去了,没有退路了。而且我们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年轻,体力也比较充沛,所以把生孩子的计划往后一拖再拖,最后就这样了,我们现在丁克,可以说是一直犹豫不决的结果。可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觉得我还是会这样犹豫,还是会走向现在的生活。
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房子在北京三环内,130平左右,贷款已经还完。我和老公都比较爱玩,有时候觉得不攒钱也行,只要有一点点存款,将来老了还有退休金、养老保险。但老了不够花也不行,因为我还要买买买啊。
老公身体不太好,他有个小病,住个院什么的,我都会很担心,不好的感觉一下就袭来了。我也想过,他要是真的倒下会怎样?我肯定还是要自己生活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一段新感情,不行的话就自己过。我现在学心理学的知识,就是为将来做铺垫,比如说孤独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应对自己的恐惧等等,包括我也学了10年瑜伽和冥想。
很多人都喜欢问丁克养老怎么办?谁知道养老怎么办。有孩子的人就肯定知道吗?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所以大家都是在疑惑中。如果有更好的养老制度、保障,甚至有一些科技养老的方式,将来能提供帮助就好了。
我和爱人结婚25年,目前这么长时间丁克下来,我觉得还行,不后悔。但是会遗憾:一个家庭没有孩子,似乎不完整。
朋友圈经常有人晒,说小孩带到七八岁了,知道疼人了,帮你炒菜,给你剥块糖,替你夹个菜。那也是一种成就感吧,我体验不到,很羡慕。
而且我觉得挺对不起我老公的,他是北京平谷人,从山里考出来,后来在北京上班。我嫁给他那么多年,在他老家附近见到的读书人也不多,他在那一带算很有成就了,如果真有个孩子,是他的后代,想必也不会太差。
但从我本人的内心来说,我是真的不想生孩子。第一次怀孕是24岁左右,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年轻,还没玩够,怀孕以后天天愁眉苦脸的,后来这孩子就没要。32岁的时候,我又怀孕了,尽管已经过去了七八年,我的心情还是一样,完全没有别人那种要当妈妈的喜悦,而是感觉天要塌了,好多难事一下就涌过来了,不知该怎么面对今后的生活。再加上当时我们单位效益不好,可能会裁员,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就觉得要回家生孩子的话肯定就得被裁了,于是又堕了一次胎。
我老公是个挺随和的人,他当时看我怪难受的,也就听从了我的想法。可我知道,他其实很喜欢孩子,而且小孩缘也好,孩子们都喜欢他,我觉得我挺对不起他的。
又过了四五年,我已经36了,跟老公说,觉得没孩子的生活也挺不完整的,也挺对不起你的,趁我现在还能生,如果你想要,我还能咬牙生一个,你怎么想?他什么都没说。
我觉得他还是在照顾我的情绪,他心里明白,如果我真愿意要,那第二次就不会放弃了。他是那种心里倍儿有数,什么都不说的人。
我对孩子的恐惧其实受家庭影响比较大,眼见着我爸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姐妹仨拉扯大,他们自己没享受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子女太大的回报。
结婚了以后,我越发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老公是公务员,我在国企上班,两人收入都比较低。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钱是经济基础,孩子从小到大不都是钱堆出来的吗?而且我对教育孩子也不太自信,担心孩子长大了不争气,再没出息学坏,那我还不如不要,别让自己受罪,也别让孩子受罪。
丁克生活有一定的好处,一个是工作上可以全身心投入。我老公有几年时间都在美国和法国驻外,我在原公司时也老出差,拔腿就走,没牵挂没拖累。
其次就是我们的日子过的比较悠闲。我好多同事不理解,说结婚两三年之后,要是不生个孩子调剂调剂,夫妻间好像没什么可说的了,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也不明白我们晚上回家忙什么,我说歇着呗,遛遛公园、看看话剧,聊聊家长里短。
我确实跟没孩子的人比较有共同语言。有孩子的人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三句话不离孩子,我们同事有时候休假叫我一起出去玩,我说我的条件就是别带孩子,人说不带孩子玩什么啊?后来就没去成。渐渐地,我的社交圈就变成了和没孩子的朋友玩。
我们不是一提起丁克两个字就想起来浪漫潇洒、浪迹天涯的那种,根本不是,我们就是普普通通地生活。
目前的生活,我是比较满意的,不想改变,也改变不了。但有时候一觉醒来,想到自己可能要孤老一生,也挺惆怅的。我父母在09年和10年分别去世了。那时我妈妈住院,我们给她请个护工,一天90块钱,我就觉得够贵了,现在200块钱都找不着。等我老了,那还不得2000块钱一天?我哪有能力支付呀。
护工是怎么来的?护工就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打工。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两个孩子,伺候两对父母还不够呢,哪有剩余劳动力?
没办法,这也不是我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养老也不是家里有孩子就能应付的。我们姊妹三个伺候我爸妈时都累得筋疲力尽,生10个孩子也不够使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老了以后都很惨的,节奏这么快,工作压力那么大,能指望上孩子吗?
我觉得最悲惨的就是我们这种工薪阶层的丁克了,钱不多,养老院又住不起,身边还没子女照管。最后的晚年生活,我设想过,可能会比较糟心,万一身边人走了一个,那日子应该挺难过的。
我成为丁克不是刻意选择,应该说是无意中造成的。我是公务员,在机关工作,人在这里只有一条路,每到一个阶段才会有升职,所以我刚开始就是忙着工作,结婚也挺晚,基本是30岁左右了。
我先生是二婚,他也没孩子。结婚以后我们当然想要孩子,但一直没要上。到了36岁左右,我就和先生商量,既然要不上,要不就考虑丁克。我先生是60年的,他是医生,对不要孩子这件事,他比我还想得开。
我们就想着怎么将这个决定告知父母。刚开始老人是很难说服的,因为我是山东人,这里儒家思想比较重,在意香火的延续。而且我是独生女,先生比我大10岁,父母担忧我会老无所依。
我自己也觉得,成为丁克可能会对父母造成双重伤害。第一重伤害是,他们喜欢儿孙缠绕,听小孩儿叫自己姥姥、姥爷。第二重伤害就是,如果身为丁克的你自己颓废、无所事事,他们也能感觉到其实你对未来没有把握。
减少伤害的关键就是尽力去引导,用我们这一辈的爱来弥补父母期待下一辈的这种缺失,让他们能排解这些情绪,所以我每个周末必须和我先生一起陪着父母。
小时候我爸妈不让我养狗,但因为我们没有孩子,他们现在也养了两条小狗,我妈养了金毛,我爸养了贵宾。在我们家,狗是老大,我是老二。每次我妈叫狗的名字时都叫成我,我说妈你到底叫谁啊?她就说叫错了又把它当成你了。我爸一天到晚叫他的狗“孙子儿”,成天给狗洗脚脚屁屁,吃饭都是狗先吃,狗啃肉,我啃骨头,我完全没地位。
当然,虽然是丁克,我自己也很努力地生活。我有一群丁克朋友,大家经常在济南周边找个地方,吃个饭,聊聊天,看看山水,朗诵点诗歌,活得有调调。其实我们都不是浪漫的人,但得自己营造出那种浪漫,我们希望调动一切有活力的东西让自己好好活着。
丁克朋友们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聚会,因为山东还是比较传统,周围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好多人看不惯你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为你着想,问你老了怎么办。朋友们聊天说起孩子,我们插不上话,也会有孤独感。所以我们会定期进行交流,大家会有共同的目标:别让自己难受,别让老人揪心,别成为社会负担。
其实我也抑郁过,每年都有一小段时间会不快,主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偶尔会想,没有后代,哎呀好无趣啊,活着干嘛?一旦有这种情绪,我就听听音乐、相声、看看短视频和恐怖片。实在憋不住了,就找个地方哭一场,这样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
决定做丁克时,我也考虑过养老问题,也是觉得,哎呀老了怎么办,也没个孩子,谁给我送终啊?但现在我们这群丁克朋友有一个结伴养老计划,大家设想过70岁以后就住在一起,大家一起旅游、一起互助、一起做一些事情,互相有个伴。总的来说,现在这个状态我还是挺满意,因为长辈和朋友都在,我的生活也安排得比较丰富。也许再过几年,你来问我,或许会有变化。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