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是第一个将“港独”写入施政报告中的特首,不过他口中的“港独”本质是什么?(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3月14日讯】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是第一个将“港独”写入施政报告中的特首,并在任内以“反港独”为主要工作,被广泛称为“港独之父”,认为梁把“港独”问题越捧越大,最终形成今日局面:北京当局以打击“港独”为名,不断收紧对港政策。
目录:
1) 最初的“港独”不是今日的“港独”
2)“港独”派的真实身分
3)“港独”的真正目的
4) 香港的民主困境
最初的“港独”不是今日的“港独”
香港人口中,包括了大量于1930年代至1960年代其间因为逃避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和共产党政权统治的华人,这些真正的香港人(注意是指60年代前移民香港的人)一般将自己视为“中华民国的一份子”或“华人”,因此在中共1949年建政后,在香港出现了希望香港能够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既不受英国殖民统治,也不受中共统治的的思想。
早在1946年,联合国决议香港及新加坡等殖民地属于“非自治领土”,并在1960年通过殖民地1514号决议,即殖民地可以脱离宗主国成为独立国家;1972年,刚取代中华民国、接替“中国”在联合国席次的中共政权,向联合国提出决议香港“不属于英国殖民地”的要求,最终议案在当时反殖民风气中获99票赞成,英、美、法、葡萄牙及南非投下反对票、其余23票弃权,结果香港失去了自决权力,对此英国曾向联合国抗议但无果。
1967年中共渗透香港各界的左派发起六七暴动,社会一片阴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46年时任香港总督杨慕琦为了让香港逐步建立公民普选等自治制度改革,发起了“杨慕琦计划”,研究实践香港人自己“当家作主”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利;不过1972年联合国通过中共决议后,第22任香港总督葛量洪曾写道:“香港和其他殖民地不同,因为香港永远不可能独立,它要么继续是英国的殖民地,要么被中国收回,成为广东省的一部分。”1967年中共渗透香港各界的左派发起六七暴动,对香港社会及制度造成沉重打击,而“杨慕琦计划”在暴动及中共间谍渗透造成的不稳定社会局势下,宣告失败。
直到1984年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将香港移交中共政权,然而整个过程香港人完全不能参与。主权移交后,1989年发生了六四事件,当时香港民间发起了大规模支持学生运动的游行,然而当中共残酷镇压的消息传到香港时,香港对“回归祖国”的美好憧憬消失殆尽,恐共情绪蔓延全港,大批原本亲中共的政界人士与中共决裂,转而开始研究香港民主运动的可能性,而香港首个政党香港民主同盟(今民主党前身)由此诞生。
1984年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将香港移交中共政权,整个过程香港人完全不能参与。(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中共接收香港后,至今发生的许多争议,包括多次释法、红色资本入侵、统战渗透、以及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食水“特供制度”、对港府施政提出多方面要求等,都影响了香港对中共的观感,因此可以说,“港独”的思维其实一直存在香港人的脑海中。
但为何最初的“港独”不是今日的“港独”?经历过上面这段历史、仍活跃于民主运动的香港人,典型的代表包括民主党及支联会,他们在香港政界非建制派阵营、即泛民主派中,被称为“民主派”,另外2个,是“本土派”和“港独派”。
“民主派”、“本土派”和“港独派”大致上可以其对于香港前途的倡议分别,3者虽然均持反共立场,但“民主派”提倡“爱国不爱党”、认为香港及中国都应该走向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并在现有体制中争取;“本土派”则不认同将香港与“中国”的命运困绑在一起,认为香港应该以“本土主义”先行,倡议以全民公投决定香港前途,但是基本上仍尊重《基本法》以及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争取“高度自治”、“民主自决”、“法理自主”等诉求;而“港独派”,则以香港成为独立国家为目标。
黄之锋及罗冠聪所属的“香港众志”,属于本土派,提倡全民公投决定香港前途。(图片来源:香港众志)
具体来说,“本土派”包括“土地正义联盟”、“香港众志”、“小丽工作室”等众多以社区组织为基础的政党。
而“港独派”包括“本土民主前线”、“香港民族党”、“学生动源”、“勇武前线”、“香港独立党”和“青年新政”等政党组织。(未完待续)
青年新政属于港独派,其代表人物为梁颂恒及游蕙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