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前门开后门?中国银行业在玩资金游戏(图)
中国银监会发文下调银行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8年3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者纷纷为紧缩政策铺平了道路,中国央行也释放相应的信号。但是在3月6日,中国内地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发文下调银行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有专家称利好银行。不过,中国银监会对银行业因此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和分红的要求也引发关注。
综合媒体3月6日报道,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
《通知》的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调整方式为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从概念上说,拨备覆盖率可简称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贷款拨备率又称拨贷比,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通知》解释称,“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而“一行一策”则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业目前拨备水平达到180%多,降低拨备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
中国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整体下调后将增加大量银行利润。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此举可转回拨备资金规模大约在5,500亿元左右。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财经分析人士齐俊认为,银监会是因为银行业资金紧张的压力来临而松动了底线。并且《通知》明确要求“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而不是要求银行利用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意味着明确的给银行业开了“后门”。
从利润方面来看,由于拨备覆盖率下降,使得利润看似增加。从概念上说,拨备覆盖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这也是反应银行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
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指出,中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已经在不断下降,这样就产生一个矛盾,一方面之前贷款发放总量很高,杠杆率也很高;另一方面拨备却在减少,一旦经济下行时,资产质量会迅速下滑,坏账会迅速增加,而由于没有足够的拨备,加上经济下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补充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能力下降,于是金融风险就会爆发。
目前,全球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存在联动性。各大央行纷纷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或准备开始转向偏紧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形势的高度关联导致了货币政策的趋同。
中国央行也在最近的一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下一步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对于“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的提法,市场的解读为201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较2017年将偏紧。去年的提法为“调节好货币闸门”。
虽然给银行业开了“后门”,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仍然困难。有中国内地媒体报道,河北一家中型建材企业借款总额1.5亿元,借款年利率12%,理论上一年应还利息是1,800万元。但实际上,加上各类委托中介费用,却要还息3,000余万元,成本几乎翻番。即使这样,很多中小企业依然借不到钱。迫不得已,不少企业只好向高利贷借钱。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现金流断裂风险,大约有30-40%企业依赖借新还旧生存 ,且这种企业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