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改革看起来又走了回头路(图)


中国的金融改革之路似乎又转向。(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2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金融系统风险之高令各界关注,由于各个金融机构业务交叉,金融改革、混业监管的呼声近年来越来越高。2月6日,中国银监会官员撰文表示,中国金融行业完全实行综合经营条件尚不成熟,仍应分业经营。另有分析指,中国金融系统的分业监管存在漏洞,给官员留下套利空间。

中国央行旗下媒体刊登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的文章,李文红认为,当前中国完全实行综合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保持分业经营这一基本框架。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考虑到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态在盈利模式、资金来源、风险承担、企业文化等方面具有区别和目标冲突,以及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金融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因素。

李文红表示,总体上看,中国的金融业总体仍保持分业经营格局。实行适度分业经营制度,有利于实现风险隔离,防止局部风险交叉传染而放大为系统性风险。在现行分业经营格局下,各类金融机构不宜盲目追求“综合化”、“大而全”。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以至于官方多次提出防控金融风险。2016年以来,有一个词语在官媒报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就是“防控金融风险”。在2017年,维护金融安全首次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习近平当局更是反复提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系统对一个国家而言,其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国的银行、证券、债券、信托等一系列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其中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已经层层嵌套,造成风险叠加。

近几年,中国经济逐步下行,实体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恶化。相应地,金融体系面临资产质量下降,坏账风险上升的压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曾撰文认为,维护金融安全根本出路在改革

徐高认为,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与相对滞后的金融监管格局之间产生矛盾。在混业经营的大潮下,中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格局留下了监管套利的空间。单一监管主体的监管漏洞往往对全局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事实上,新兴的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不少实体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实体改革的欠账,给实体转型施加了倒逼压力。而如果金融改革停滞,也不利于中国应对外部金融冲击。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漏洞,导致分业监管的机制跟不上现在的形势变化。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此前中国股市发生股灾之后,证监会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不知所措,甚至面对李克强的质询一问三不知,李克强因此拍桌子发火。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