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要“消灭私有制”闹大 背后事关王沪宁?(图)
党媒点火意外烧向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新城近日在党媒发文宣扬“消灭私有制”,引发轩然大波。而舆论在左右之争中突然又转向中南海权斗。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背景复杂的新任文宣总管王沪宁的一次“高级黑”。
周新城發文要消灭私有制 引軒然大波
1月16日,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求是》专栏《旗帜》的官方微博上,刊登了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的文章。文章点名批评两个自由派学者张五常教授和吴敬琏教授,宣称“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文中还称张五常教授为“赤裸裸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分子”,同时也对吴敬琏教授进行人身攻击。
《求是》杂志在中共党内的权威性历来堪比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中共十九大后,此文被发表,外界认为或是当局在释放某种政治信号。文章的发表迅速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大陆网民和海外评论多认为,这是文革思维卷土重来的迹象。
党媒刊发周新城这篇文章后,跟帖的大部分网民认为,周文有文革之风,有网民嘲讽周新城讲一套做一套,“先把你全家财产拿出来充公,再批评私有制”。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经济学讲师张立建撰文反驳周新城称,如此有违常识、恶毒攻击别人的文章竟然能在公开刊物发表,确实佩服某些刊物的高见和无畏。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形容“消灭私有制是灾难之源”:“58年搞人民公社死了几千万人,这个残酷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说是大跃进,实际上不是,是消灭私有制。”
他又指公有制除了是灾难之源,也是贪腐的根源:“你想想这些官员们有孩子有兄弟姐妹,他怎样利用哥哥掌权、掌握国有资产,他就可以获取利益,到哪里都会给他开绿灯。另外这些高官的行为是不受制约的。一个省委书记不仅管国有企业,还管法院、检察院、媒体。”
孙文广认为党媒发出的的观点是代表党内比较保守的、比较传统的一些观念,也代表了党内一部分坚持“原教旨”、即坚持僵化的思想。
大陆历史学者章立凡也认为此事件反映极左思潮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章立凡对自由亚洲表示,这类很荒诞的观点无论党内外都得不到同情。党外可能只有一些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受益或者被剥夺被边缘化的人群可能还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可能希望再有一次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对于中共体制内现在已经高度腐败,大家都知道私有制对自己有利。
美国之音报导称,周新城的这些观点和论述,并没有丝毫或任何新意。中共主政后的无数政治运动,其重要目标和手段之一,就是消灭私有制。
不过报导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周早年不是这样,曾对戈尔巴乔夫高度评价。“1989年后摇身一变,尝到好处,就彻底撕破脸,末路狂奔了。”
深圳的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他们其实不是真的喜欢文革、喜欢消灭私有制,而是为了迎合目前的意识形态、某些主管领导的爱好。
文昭在《文昭谈古论今》中指出,自由主义主张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回避不了产权问题,而产权改革的方向只能是私有化。周新城就是对准这个目标开火的。周攻击张五常他们的主张“背叛了党性”。周新城其实是国有企业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反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私有化、市场化。
而被攻击的张五常23日上午在新浪博客发文回应称,不在周新城引用的文献中,没有一项是自己的作品。张五常希望周不要凭道听途说而破口大骂。
消灭私有制文章是王滬寧高級黑?
海外时评家陈破空最近在专栏中认为,党媒宣扬“消灭私有制”这事情没这么简单:“其实这篇文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级黑’、正宗的‘高级黑’,因为它真可以说让所有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躺枪。”
陈破空指出,今天的中国与以前不同,现在提到“私有制”,首先就应该讲中共政治局常委、委员的“私有制”,因为他们掌握的私有财产远远超越民间。
他说:“周新城提出消灭私有财产,能消灭谁?消灭马云、王健林?消灭他们就等于消灭他们身后的权贵,包括大多数中共政治局常委、委员和中共元老。”
陈破空分析,这篇文章背后主使者就是主管中共意识形态的新任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但不是出自于习近平的授意。
陈破空称,王沪宁可能“埋藏巨大野心”,“最后要端掉谁”。
王沪宁出生、成长、仕途发迹均于上海。在复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后来做过美国访问学者。1995年王沪宁被江泽民收编,进京担任中共党内智库机构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历任副主任、主任。
王沪宁随后被提拔进入党内掌握重权的中央书记处,为胡锦涛服务十年,十八大后,王沪宁转而效忠于习近平。去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上“入常”成为中共意识形态主管。
王沪宁历来被认为是炮制中共理论的“高手”,也被称为“中共头号化妆师”。包括江泽民所谓“三个代表”,胡锦涛所谓“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的“中国梦”、以及“习思想”,都是出自王沪宁。
不过,也正因为王沪宁最初从上海起步,经历江、胡、习三代而持续被重用,其暗地里或有“深谋远虑”,以及到底真正效忠谁一直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