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无处可去 中国彰显“重要性”(图)
中国塑胶垃圾厂(图: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月25日讯】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最近在一件事情上得到充分彰显:从今年初开始,中国将禁止进口废塑胶、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于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突然发现自家每年百万吨以上的垃圾(号称可再生资源)无处倾倒,中国媒体不无得意地宣布:“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西方国家慌了”。
发达国家处理垃圾中以邻为壑
这件事情,多少揭示了发达国家保持环保先进的位置,其实是以邻为壑的结果。
本文开头提到的国家,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环保模范。这些国家能够保持好山好水的优美环境,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成了世界垃圾场。以下仅以中国现在禁止进口的废塑胶为例:
根据英国环境部门的资料,英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塑胶垃圾(包括塑胶瓶、食品薄膜包装等,不包括非包装材料的塑胶)达220万吨,其中大约50万吨会运往中国。从2012年起,英国共向中国出口了270万吨的废塑胶,占英国总废塑胶出口的2/3。
德国垃圾以塑胶为主,其中一半以上落到中国,每年为150万吨。
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61.9万吨的回收材料。这些垃圾大多从香港口岸上岸,随后运往中国内地的南方垃圾处理站。
新西兰环境部披露,该国去年向中国出口的垃圾总重量达到5万吨。
多年来,西方国家已经习惯性地把工业与生活垃圾打包装船,运往中国。从2017年7月开始,中国宣布24类垃圾进口禁令,全世界垃圾回收产业感到不知所措:垃圾无处可去,今后怎么办?
以英国为例,垃圾处理危机已经显现,英国行业组织表示,中国实施禁令之后,英国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多余的塑胶垃圾。据说英国的垃圾站外,堆满了各种塑胶包装。媒体惊呼,英国面临垃圾成山的窘境。
香港曾经是多国废料运入大陆的中转站,以前以“左手来、右手去”的方式,把回收废料运往大陆赚钱,今后不能随意把未经处理的废料出口中国,人们担忧香港或许会遭遇“塑胶围城”的威胁。
中国沦为世界垃圾场,只为一个“钱”字
中国牺牲自家环境、牺牲自家人民的健康,成为各国环保组织痛批的物件,推根溯源,只为一个“钱”字。
过去十多年,中国接收了全球56%的垃圾。根据2010年的联合国环境计划报告,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设备废料高达2000万至5000万吨,从2011年开始,中国年产230万吨的电子垃圾,并每年进口全球电子废料的约七成(1400万至35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十几个省都有“洋垃圾”处理地。
除电子废料之外,中国每年进口多少其他种类的“洋垃圾”?中国海关2011年到2013年的资料显示,仅废旧塑胶一项,平均每年进口800余万吨。2014年,中国进口4960万吨垃圾用于提取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占全球可提取原材料垃圾出口总量的逾四分之一,超过了欧洲此类垃圾出口量的一半。2016年,仅中国进口的废弃塑胶就高达730万吨。
除欧洲、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口洋垃圾之外,中美贸易当中,可再生资源是一大门类。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资料:自2000年至201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可再生资源交易额从7.4亿美元上升到115.4亿美元,2011年占中国从美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1.1%,仅次于农作物、电脑和电子产品、化学品和运输设备。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ISRI)统计,2016年中国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6亿美元的废旧金属制品、19亿美元的废纸(共计1320万吨)和4.95亿美元的废塑胶(142万吨)。巨大的出口额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ISRI主席罗伯特·魏纳称,美国有15.5万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美国对中国的垃圾出口。
中国让本国沦为垃圾场,目的当然不是为发达国家垃圾减负,而是从垃圾中淘金。据《中国渐成发达国家“洋垃圾” 走私者数十倍暴利》一文揭示,这条“洋垃圾”产业链由国外供应商、中间商与国内进口商组成。国外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垃圾收集打包厂,通过接受政府补贴,处理垃圾。以下是中国媒体的估算: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费,大概在每吨400美元至1000美元;运到中国,加上运费每吨的处理成本也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导致中国的废旧物资进口商,以极低的价格买进来,花极低的人工成本(中国国内分拣成本只有国外分拣成本的十分之一),多次挑拣分类后转卖。这条巨大的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能获利。
中国大陆独立制片人王久良曾制作纪录片《塑胶王国:PLASTIC CHINA》(此片在阿姆斯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奖)。在这部纪录片中,王久良将中国的白色污染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展现给世界。片中,从业者形容这个行业说:“空气不好,水不好,就是钱好,垃圾一来,大家说来美元了。不是说笑,钱真是拣出来的”。
中国政府是“世界垃圾场”的推手
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场,一是政府政策失当,二是监管失职。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的廉价而具备的价格优势,要想廉价,除人力成本之外,还得有廉价原料,从废旧物资中提取可再生原料就是主要途径,因此,中国政府对进口洋垃圾持鼓励态度 。2002年与2011年,中央政府虽然两度发文,声称要对进口固体废物从国外供货、装运前检验、国内收货、口岸检验、海关监管、进口许可,直到利用企业监管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但状况并无好转。《塑胶王国》揭示了如下事实:这些“洋垃圾”进入中国以后的落地之处,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港口行政当局,对其造成的污染基本不闻不问——这种状况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个“洋垃圾”处理行业为地方政府带来了税收,监管部门将监管当作寻租的牟利工具。
如今,中国政府下令禁止进口洋垃圾,西方发达国家发现没有中国这个世界垃圾场,自家垃圾无处可去。由于一时找不到世界垃圾场的替代品,据说上述国家正谋求说服中国继续接收垃圾。考虑到这条产业链的牟利是建立在中国公共环境的污染之上,以牺牲中国人的健康为代价,尽管会有不少人因此失去利源与工作,本人对中国政府这项政策倒是非常赞许。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