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下皆为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8年1月24日讯】(接上文《东北的黑社会和特殊行业工作者》)
祸根与恶果
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那无尽的旅程让我伤感 ——许巍《故乡》
今天,东北再一次成为了舆论上的风口浪尖。辽宁经济负增长,黑龙江、吉林增长率全国倒数。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对前面那句话是不太信的。东北三省中,辽宁的经济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发展速度,都要比黑龙江和吉林好得多,如果辽宁经济负增长,那么黑龙江和吉林只会更差。之所以只有辽宁负增长,是因为辽宁新的领导班子,开始去除统计数据中的水分,从这个意义上看,东北三省中最有希望的恰恰是辽宁。
现在,无数人都在寻找东北的出路在哪里。然而,如果你不了解东北的人文环境,对普通东北人的生活没有切肤之痛,所有解决方案,也都只能像之前一次又一次徒劳的努力一般,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新的不幸。
无数人,包括很多东北人,把东北的问题,归咎于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官员贪婪。我承认,这是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东北人自己应该清楚,把所有责任归咎于官员和既得利益者,不过是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却并没有反映东北的现实。哪怕换上一个清廉高效的地方政府,东北的问题依旧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钢的琴》剧照 老工业区的工人们
《钢的琴》、《白日焰火》里面的东北,破败,衰老,完全没有一丝活力,这确实是东北的现实。为什么北京、上海,甚至是无锡、昆山这类小城市,都有商品经济时代应有的斑斓色彩,而哈尔滨、长春、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却如同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呢?
答案就在于,东北的城市,缺少了现代商品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元素——非国有制经济。
2017年,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将大量国有资产以低廉到成为一种犯罪的价格贱卖给企业高管的黑龙江,国有经济占比依旧超过50%,而全国平均水平是25%。50%看起来不高,但不要忘了,黑龙江有45%的农民,他们做出的经济贡献,是算作非国有经济的。也就是说,在城市经济中,国企的地位,和国有企业改革之前,变化并不是特别大。与20年前相比,可能唯一的进步就是,在企业甩包袱的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被迫建立。
国企为什么不能为地区经济带来活力?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注意,是故事,我只是听别人说的,不代表这件事情是真的或者我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你们权且当作一个故事,但不要对号入座。
在哈尔滨,曾经有一个制药厂,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产品推向了全国,连年成为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成为了地方的明星企业。在企业管理上,这家企业给员工的工资谈不上高,虽然比民营企业要好一些,但在国企员工中,算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员工能够达到企业制定的劳动纪律、质量控制标准,在年底,会有一份比全年工资收入高得多的奖励。胡萝卜加大棒,让这家企业的员工纪律性和忠诚度都非常高,也让这家企业成为了人力资源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最佳雇主,想进这家企业,当然,如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你需要付出一笔不大不小的代价。而一旦进入了这家企业,那么全家人都会感到幸福荣光。
这家企业,也许代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结果。然而,就在这两年,这家企业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曾经以这家企业为傲的员工,纷纷逃离,电视上连篇累牍的广告,突然消失,人们谈论到这家企业的时候,总是用三个字概括:“不行了。”企业的转折,源自老厂长的退休。老厂长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国有药厂,改造成制药行业的典范,国有企业改革的明灯,在应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相信这个企业会一如既往的顺风顺水。然而,继任者的一项疯狂举动改变了这一切。
这位继任者,一来药厂,就把药厂所有的流动资金上缴上级集团,只需要一个瞬间,一家绩优企业的资金就这样断裂了。广告打不起了,原来用来激发员工斗志的福利与奖励都消失了,产品卖不动,就更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就更打不起广告,激励不了员工,一家绩优企业,变成一家僵尸企业,一个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而这位继任者,并不是在自掘坟墓,很快,他因为为上级企业上缴了资金,而平步青云,一路高升了,留下的是一个残破的企业和一群无助的员工。
为上级缴纳资金,这就是他的本分,做好了,自然会高升。而上级不知道这么做的结果么?当然不是,只是他们和这位继任者一样,一家质优企业的死活,和他们的政绩没有一分钱关系。如果他们的考核指标是在过年前多出200斤蛋白质,他们是绝对不介意杀掉一百只良种蛋鸡的。人们总说体制问题,而这家企业的兴衰,告诉了大家什么叫体制问题:每个人都只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工作,他们从来不问整体的盈亏,长期的损益,当问题发生时,他们早就高升了,他们自己挖的坑,并不需要自己去填。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为全局负责,愿意为长远负责,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把员工真正的当作活生生的人去看待。这就是国有企业的原罪。
国有企业改革,砸碎了无数弱势群体赖以生存的饭碗,给那些僵尸企业以残喘的机会,然而,这种体制下会催生真正的优质企业么?在马尔萨斯陷阱理论中,解决人口问题的方式,只能是战争与瘟疫,但真正解决人口问题的,是不断发展的经济模式,与石油农业带来的生产过剩。1997年到今天,国有企业走过了一个循环,第二次下岗也已经进入了讨论,然而,这种管理者不停造孽的模式,真的能够通过让弱势者去全额买单解决么?
更让东北经济雪上加霜的是,下岗之后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纵然有千般的非正义性,纵然有千般的不好,至少有一个意义,那就是破坏了东北之前已经不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产业模式。在这片废墟上,也许会长出虽然畸形,却依然有活力的民营经济森林。然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是新一轮的国进民退。通过甩包袱续命的国企,重新占有了社会上的优质资源,积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下岗成为了国企员工的末日,却没有成为国企的末日。这个祸根,最终导致了今天东北经济的病入膏肓。
2015年智联调查 图: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统计结果
扭曲的民营经济与忧伤的年轻人
谁把天空污染得昏暗,把你的脸色染得惨白,谁把你教育得善良无害,然后让你在现实中哭着学坏?谁许你一个虚幻的未来,让你为了它把梦想掩埋,谁把你的学历变成一纸空白,然后告诉你这就是优胜劣汰?——邵夷贝《谁偷走了你们的时代》
在中国的一项日均工作时长的统计上,长春以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长,成为了中国最休闲的城市。然而,前几年我就在长春。在当时,每周双休已经能够让一个企业拥有非常强的人才竞争力了。至于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在北上广程序员痛斥9-9-6工作制时,长春的一些广告公司——其中就有我爱人曾经供职过的广告公司,已经实行了8-10-7工作制(早8点到晚上10点工作,一周工作7天)。
为什么统计与现实体验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原因有两个,第一,部分民营企业老板开恩,实行了每周工作五天半的工作制,这样,名义上的日均工作时长,一下子从8小时变成了7.33小时。第二,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事业单位,除了我这个身份编外,号称领导的人之外,部门内其他人每周上班8小时。我走之后,因为没人干活儿,干脆把刊号外包,每周上班四五个小时,而且上班也是打游戏看电影,这样的单位一多,平均工作时长也就下来了。
有一种真实,叫做人为制造的真实。长春是不是平均每天工作时长最短的城市?也许是,但忽略每周工作时长,去谈每天工作时长,这不是蠢,而是坏。进而得出长春是中国最休闲的城市,更是准确的诠释了什么是无耻。
东北民营企业员工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还是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2011年,我负责为公司招聘设计师。我当时的心理价位是月薪2500元招一个应届生,这在当时长春的人力资源市场上,已经不只是非常有吸引力那么简单了。之所以定这个薪酬,一方面是想在应届生中为公司找到真正能够做到有才能又稳定的人员,另一方面,也是想对自己部门的员工稍微好一点儿。然而,当面试时,这帮刚出校门的孩子在谈及薪资要求时,多数人要价都是800元上下,你能想象在2011年,月薪800能过怎样的生活么?我自己2004年毕业,当时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是2200元,7年过去了,物价涨了一倍多,工资要求却变成了800元——这还只是孩子们的要价,还不是企业的还价。终于,当一个孩子提出要500-600元的月薪时,我忍不住发作了:“你一年学费多少钱?6000块钱左右吧?你的父母花了24000学费,让你在大学里念了四年,就是为了让你找月薪600的工作的?现在一个小学文化的服务员,一个月能挣2500元,你一个大学本科生要600元?请你在下次要工资的时候,好好想一想,对得起你16年的学习,对得起你的父母!”那个年轻的小女孩看着我,一脸的茫然,她无法想象一个企业的面试官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她更不能理解,在同学找到月薪500的工作就值得羡慕的年代,自己要500-600的月薪有什么错。如今,6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个小姑娘的眼神。也许,我真的错了。我不是她,我无法想象,一个学生在面临着四处碰壁时,会有怎样的绝望,我无法想象,当她因为自己的工资要求超过企业的心理底线,而被一直拒绝,直到毕业后待业,在这样的日子里,她将会面对怎样的生活。后来,有另一个小姑娘,凭借非常有灵性的设计,成为了我们部门的设计师,只是在面试的过程中,我只告诉她月薪2500,下周来上班,没有问她的薪资要求——我不忍心。
在长春,你很难通过社保部门来统计出有多少人在工作,因为,民营企业给上社保是很少见的,甚至可以认为是对忠诚服役多年老员工的一种嘉奖。你也不会看到,北京周六时,空荡荡的写字楼,在周六,写字楼一多半的办公室里都有人。
老板们会给你讲忠诚,讲狼性,讲道家的不争,讲佛家的忍耐,讲墨家的把陌生人当亲人,讲“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唯独不会跟你谈钱。
如果你是个脑力劳动者,不拿提成只赚无责任底薪那种,6000元就是你这辈子工资的天花板。
当公司觉得你没用了,让你自己写辞呈,降薪调岗,外地发配,他们会有一万种办法让你走人,唯独不会给你违约金。
狼性精神的企业文化培训
在企业文化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讲的都是狼性或者狼性的变形,宗教化、军事化管理非常普遍,成功学是这些企业的文化内核,传销团伙是这些企业的学习榜样。一帮小学文化程度的半文盲,争相当你的老师,哪怕你是个脑力劳动者,也要跟着一切喊口号,在楼下跳舞。前一段在网上流传的女员工没完成业绩互扇耳光的视频,在东北尤其是东北的女性消费行业(美容、化妆品等)简直是家常便饭。在我为了生活混迹于一家民营企业,不得不在每天早上背诵《最伟大的推销员》时,我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在每一句话里,用最小的声音插上一句或者几句“你妈X”。
“今天,我开始新你妈X的生活。今天,我爬出满是你妈X失败创伤的老你妈逼茧。今天,我重新来到这你妈X的世上……”就是这样,自己体会。当尊严与信仰被践踏,亵渎就成了唯一的反抗方式。
至于绩效管理,更是只有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很多企业每个月的业绩要求,是上个月业绩的十倍,美其名曰不要给自己设限,说白了就是能拿到绩效工资算我输。
在东北,企业之间也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如果你是一家智力服务机构,客户让你去比稿,一定会要求你的方案详细到他们能够把你一脚踢开,拿着你的方案自己做的程度;如果侥幸能够签约,二期款也基本不用指望。如果你没给他做完活儿,他会说,你没给我做完活儿,我凭什么给你钱?如果你做完了,他不会说,但心里会想,你都给我做完活儿了,我凭什么给你钱?以至于,智力服务公司如果签业绩对赌的协议时,都会把目标报得很高,一边根本不想让你完成目标,另一边根本没想给你完成目标。
在这样的商业社会中,讲诚信的企业,有创造力的员工,肯说实话的人,都被无情的淘汰掉了,而剩下的,就构成了东北商业社会的独特景观。而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下,很难发展出智慧经济,所以出现了大学生收入不如技工,技工收入不如辛苦的非技术工人,收入水平与技能无关,只与工作条件恶劣程度有关。
这样一来,不要跟东北人做生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而这个说法,最初的来源,很可能就是像我一样漂泊在外地的东北人——我们最了解这些东北民营企业家的嘴脸。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东北人真的是集中了坏与蠢这两种品质。然而,在社会的底层,你会看到另一种图景。就像我前面说的,卖菜的小贩不会给你缺斤短两,租房的中介尽管满嘴跑火车,但最终给你呈现的那份合同,绝不会有任何陷阱。我去过的地方少,但在这方面,东北确实要比北京强。但在北京,财富与社会地位的提升,通常会伴随着道德水准的提升,在东北,以我个人的体验,却不明显,甚至相反,这一切都昭示了一个问题——东北好人发不了财。这不难理解,在一个潜规则盛行的社会,一个人如果如鱼得水,那么代表他适应了潜规则,而适应潜规则的过程中,你早已经把自己的良知献祭给了魔鬼,你的成功,来自于你纳的那一份份投名状。
翻开东北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我们能看到民营企业家的两大来源,虽然这可能并非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一种来源,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时,一些厂长经理,以5%甚至更低的价格,收购了国有资产,把国有资产变成了私产。在对下岗职工如此刻薄的同时,国企对这些人却如此的慷慨,在制造了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的同时,这些人却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个过程中,一朵恶之花开放了,这样的恶之花,又怎么可能结出善之果?另一个来源,是上岸洗白的大哥们,他们的发迹历程,是另一种更为浅显的罪恶,然而,为什么他们会逃脱法律的制裁,走上事业成功之路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之前东北民营企业员工受到的种种违法对待一样,正义和法律,在这里缺席了。潜规则取代了规则,当灰色充斥世界的时候,这世界也就没有黑白之分了。
即使是逆淘汰,即使是充满罪恶的民营经济,如果能够正常发展,依然会有走向健康,适应正常商业社会的那一天。然而,东北的民营经济,往往沦为国有经济的配套。很多民营生产厂家,老板本来就是国企的高管,而企业也是曾经国企的车间,就依靠给特定的企业供货维持生存;长春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但凡能拿到一汽订单的,都过得非常滋润,而不拿一汽订单,面向民营企业的广告公司,个个步履维艰。整个城市是工厂的宿舍,城市的经济是工厂配套这一局面,并没有完全的改变。国企占据了太多优质资源,让民营企业无法参与公平的竞争招标,无法拿到贷款,从而又反哺了高利贷之类的灰色产业。剩下的,只有美容等国企所无法进入的领域才有民企的一席之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