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图)


国企占主导的东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月23日讯】最近关于东北的负面新闻特别多,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是非之所,缺乏了基本的道德秩序,弥漫着饥不择食的心态,非常的浮躁。我问了周围一些东北籍的朋友,他们也有同感,觉得东北已经是一个回不去的家乡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有一些专家对东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条件去现场调研,所以我也就我观察到的现象谈谈我的看法,欢迎拍砖讨论:

我觉得东北的问题,就是“脑袋大身子小”,失衡了!它的社会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而民间经济活动越来越萎缩,已经快退回到小农社会了,这能不出问题吗?现在东北基本上没有什么民营经济了,吃体制饭的人越来越多,或者依附于体制而做一点生意。大家想想,当所有人都想通过“管理别人”而生存,那么谁来干活呢?谁来工作?创造价值呢?还不就完了吗?

中国传统社会,一个县就一个县令,算上几个捕头,吃公家饭的不过十几人,社会管理成本非常低。这样就与小农经济的水平相匹配。而现在东北的民营经济很萎缩了,也就剩点小商小贩小饭馆,与以前的小农社会差不多,但社会管理机构却越来越庞大,当然玩不下去了。如果就自然的消解权力机构,恢复民间经济,也是可以的。但是中国这么大,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那边的钱不断的转移支付过来养活这些人,结果把这种不合理的状态长期维持住了,社会的自我纠错功能失调了。

往深了说,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一大群社会管理者长期要靠外界输血才能维持,会导致什么心态?肯定会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啊。人是需要意义感的动物,就是杀人放火的强盗也有一套“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理论。长期靠别人养活的人也必然会发展出一套“价值哲学”来为自己辩护,给自己遮羞。这种扭曲的“价值哲学”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广泛的腐蚀各阶层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一种腐败的文化氛围,人们就不再以好逸恶劳、依赖他人为耻了。意识世界的腐败其实是比经济下滑更麻烦的问题。

所以,东北的情况就是长期靠这种外在输血的模式,造成了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并进一步的导致了精神文化价值观的败坏。人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动物,也是一个价值动物、有着精神追求的物种。当人长期处于病态的行为模式中,他的心理结构一定是会相应的病变,并创造出病态的文化价值观来解读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病态行为的自我强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黄帝战蚩尤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