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世俗中遗世独立(图)
怎样在世俗中遗世独立(图:公用领域)
【看中国2018年1月21日讯】不止一个读者和我私下交流的时候说,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喜欢啃人血馒头的俗货们理解就算了,连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朋友,也鲜有认同,更多的是指谪,让人非常的沮丧。
这恐怕不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而是大部分不愿在粪坑里面摸石头的人的烦恼。
真知灼见这种东西,其实往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理论,都是简简单单的常识。但它之所以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因为它是学识、阅历、良知、思辨混合后的产物。无学识不足语逻辑、无阅历不足语人生、无良知不足语道德、无思辨不足语真伪。它不是摆在菜市场的那个猪头肉,谁有钱都可以来割二两。大多数时候它只是美人手里的那块免费的残缺铜镜,等待正确的人来对接重圆。
当你不愿意参观皇帝的新衣,更不愿意叫好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少数派立场,不被理解、不被接受其实是应该在意料之中的。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这样的冷落?
事实上,我们作为不可能扯着头发飞离人寰的凡人,无时无刻不在社会的坐标系承担自己社会角色所对应的那一份责任。在一个公民意识普遍缺失、正知正觉被轻易绞杀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人看待你,并不是从你的价值观出发,而是从你既定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出发。你若权高位重,家大业大,那你说什么都对;但若你只是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那就另说了。你是个老师,那么他只希望你好好教书,顺便帮他家的孩子指导一下作业;你是个医生,他希望你好好看病,顺便帮他留一两个专家号;你是个公务员,他希望你节节高升,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帮他走点门路……
常人更愿意受可见的利益的左右,而不是你说的那些形而上看似遥远的公民正义。
特别是对于亲人而言,看待你的角度完全是不一样的。父母希望你平安,可以承欢膝下而不是陷入困境;妻子希望你努力,可以解决家庭迫在眉睫的油盐米醋而不是埋头故纸堆;儿女希望你慈爱,可以有一天带她们周游世界而不是天天愤怒……你和她们是利益共同体,是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她们更关注你现实的情况,而不是你的理想、你的价值观。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理解亲人,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亲人理解自己。因为你的重要性,她们才会对你有不一样的期待和要求。能够理解你,那很难得,不能理解,也是正常。你矢志不渝想要实现的那个世界,就是要让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生活。即便那些不赞同你言行的好友,大部分我觉得出发点可能也是好的。很多人经历过现实严酷的洗礼,自然而然会对关心的朋友有类似的担忧,这是人之常情。不能责怪他们太胆小或没有正义感——在血淋淋的现实中,这是一种过高的道德要求。他们绝对不是我们的敌人。
这种理解,是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缄口不言或者顺从他人希望呢。
当然不是。而是说,在坚持自我的理想之外,努力的与生活和解,这与坚持内心的追求并没有本质冲突。对亲人尽责、对好友尽义、对陌生人尽仁,让身边的人切实的感受到我们的追求和坚持,没有妨碍我们应尽的社会义务。理想既是高山仰止的精神指引,又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根本动力。我们仍然和普通人有正常的交集,该谋生去谋生,该生活去生活,该恋爱去恋爱,不让自己处在一种远离尘世的战斗状态,而是一种正常的市民生活的状态。
事实上纵然再义正言辞,你也不可能取得所有人的认同。既得利益者的必然视你如敌人,看家护院的必然视你如疯子,真的睡着了,或者假装睡着的,只会在破口大骂你吵醒了美梦。大部分民众其实就是1911年武昌革命前夜的那个状态,前一天还在“幸好不是我”的心态中挤成一堆看杀革命党的热闹,后一天革命已成功,又挤成一堆去欢呼民国的到来。
所以你的任务其实就是不断的奔跑,在正确的方向上,找到那些同声同气的人,相互砥砺、奋力向前。
阮籍这个家伙当年在司马家的高压下特别苦闷,好友一个个被杀,他也朝不保夕。无人可语,每每独自驾车出游,至无路则大哭一场,哭累了方返。其实大可不必——何况我们大部分时候没有车又没有路,或者连眼泪都没有。静静地坐着,等一场日落就好。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必愤怒,也不必失落。一个云起的大时代正在到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