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让你真正了解国民党(上)(图)


蒋介石的日记记录了当时他的反思和国民党在台湾改革的点点滴滴。(网络图片)

有些人有写日记的习惯,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想。通过一个人的日记,人们可以增加对他的了解。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东西,因此人们还可能通过一个人的日记了解到其它途径无法知道的秘密。中华民国已故总统蒋介石的日记,记录的一些内容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蒋介石本人,甚至对中国现代史的部分认识。翻阅这部尘封数十年的日记,透过字里行间,认识一个你未必真正了解的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的唯一真本受蒋介石家的后人委讬,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保管。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郭岱君女士介绍了她参与保管的蒋介石日记,帮助我们了解蒋介石到台湾之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1949年,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共产党由弱变强,国民党由强变弱,这究竟是为什么?蒋介石开始反思,国民党开始改革。蒋介石的日记记录下当时他反思和国民党在台湾改革的点点滴滴。

国民党就到了台湾后,共产党就在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在日记中反省这件事太多了。1949年不但对蒋介石本人,对整个中华民国都是非常重要的年代,因为对整个民族的命运都是很大的分水岭。实际上国民党正式迁到台湾是在12月。也就是说整个1949年这一年蒋介石基本是在大陆打仗,在督导作战,因为李宗仁最后不愿意到广州,更不愿意到成都,而是跑到广西去了。所以真正率军打仗的是蒋介石。所以1949年是陈诚在台湾,蒋介石在大陆。

蒋介石在1949年写的日记特别多,几乎每天都在反省。不但1949年反省,1950年也继续反省。他归纳了几个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他认为不能过于依赖或者信赖他国,因为过去对美国太依赖了。另外就是党,他认为国民党整个涣散了,没有信仰,对三民主义没有认识,党员离心离德,党也没有党纪,完全处于失控状态。第三就是军队,他说军队士气荡然,认为这些带兵的人每到一地就先想好自己后退之路,等到战况不利,这些带兵的将军们自己先跑,把军队留下,这怎么可以打仗?最后就是经济,经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财政方面相当责备宋子文,觉得宋子文作做行政院长时候把黄金拿出来允许兑换,导致库存的黄金一半都没了。但结果并没稳定金融,所以蒋介石说:“子文误国”。

另外就是反省他自己。他认为自己管事太多,“骄矜,自持,忙迫,不能詹敬虚心,全凭主观行事。”他说自己轻浮急躁,个性太强,凡大小政策无不自信自觉,因此无人近也,无法集思广益,折衷至当。所以他对自己有很多的批评,实际上在1949年说几无面目在天地之间,甚至自杀以谢国人。事实上当时国民党很多大员只有三个选择,一是投共,二是逃到香港、澳门和美国,第三种就是自杀,很多人自杀。蒋介石身边最信赖的人,陈布雷和戴季陶,两人最后都选择自杀。所以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想过,但他还是认为这是我闯的祸,犯的错,要赎罪,重新改革。他当时就说要寻找一单纯之地,另起炉灶。

他认为误学了美国的民主,“未及民主程度而硬行民主”。也就是说1946年中国开始行宪,可是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条件还不成熟,勉强行宪结果一塌糊涂。他认为本党对孙中山总理的三民主义没有切实执行,特别是民生主义。蒋介石下野后在奉化住了三个月,他在家乡到处走,说我自己的家乡本党执政已经20多年,但奉化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他说本党的人都在做官,没有好好地执行总理的旨意。他说如有机会一定要在经济上彻底改革,切实执行三民主义。

于是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就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他进行了土改,允许地方有些自治,甚至允许党外人士后来参加选举,同执政党候选人竞争,而且很多党外人士获得了选举的胜利,当了地方首长。这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有很多记载。

他到台湾后,第一就是举办革命实践研究院,就像是中央党校,对党员作思想上的重新教育。他组成了改造委员会,对国民党,对整个自治进行重新改革。他欢迎工人入党,农人入党,妇女入党,青年学生入党。他在日记中常常自问,问为什么大学老师都不听我们的,跟着共产党走?为什么妇女和青年学生都跟着他们走,老是反对我们?他做了很多改革。

他在1950年开始地方自治,国民党里面都表示反对。1950年还是风雨飘摇,台湾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大家都说这不切实际,可是他觉得不能再拖。表示我们当年就是没有好好执行孙中山总理的三民主义遗教,现在到了台湾一定要好好认真做。要举行选举,举行乡镇市长选举、县市长选举,还有省议会选举,都是直选。当时大家都很害怕,虽然蒋介石说他是总理的信徒,要实行三民主义,但其实中国三千多年来没有真正做过选举,谁也不知道真正民主是怎么回事。

所以大家都说你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我们外省人是从大陆来的,外省人只占人口13%,一选不就完蛋了吗?最后可能连饭碗都没有了,所以内部反对。他就折衷,缩小选举范围,比如台湾一共只有21个县市,他把它分成八次选举,这样就比较不会乱。第一批就是台中市长的选举,国民党候选人姓林,非国民党候选人姓杨,叫杨基先,有另外一位无足轻重的候选人。杨基先是台中的世家,他的叔叔当时是台湾省民政厅厅长,所以杨一路领先。很多人就在蒋介石面前说,台中是台湾省中部第一大市,万一市长落入别人之手,我们国民党还有的混吗?蒋介石后来也忍不住了,就打电话给台湾省主席吴国桢。他说你叫那个姓杨的自动退选,而且不能说是我不让你选,要你自动退选,因为他不愿意担这个骂名。这个日记里写得很清楚。吴国桢是在美国读的书,当然觉得不妥。但吴国桢还是听蒋介石的话,去跟杨基先说。所以蒋介石在日记中说,杨某同意退选,态度良好。但蒋介石马上就后悔了,觉得此举似有不当。第二天吴国桢跑来跟蒋介石说,此举似乎不妥。蒋介石就在日记中说:“国桢甚罗索”,“但余有错,只好忍耐其罗索”。蒋介石后来又缓言告之,有没有补救的方法。第三天蒋介石又思考,到12月29日这天他又打电话给吴国桢,叫通知杨某,允其继续参选。吴国桢告诉杨后,杨也很大方,就同意参选。结果等电话打完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就说,这样“余心稍可慰也”,即使本党失去选举,“余心亦无愧也”。当然最后果然杨某当选了,而且是高票当选。所以第一任的台中市长是一位非国民党人。有了第一任台中市长选举的经验,最后就是台北市长选举。这是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结果出现一匹黑马叫吴三连,是位本土人士。国民党根本推不出人跟他竞选。国民党人士就问怎么办?是不是不准他参选。可是因为有了台中的经验,蒋介石就说,还是允许他参选。最后国民党是礼让,所以第一任台北市长也不是国民党的人。正因为国民党还守住了基本的原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愿意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的候选人来代表国民党参选。

本文留言

作者颜昌海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