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紫禁城有九千多房 清帝为何都爱养心殿?(组图)

 2018-01-12 0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紫禁城有九千多房清帝为何都爱养心殿?
紫禁城有房屋近九千间,位于中轴线北部的乾清宫,才是设计中皇帝的正式寝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紫禁城有房屋近九千间,参照“天子居中”、“前朝后寝”的秩序,位于中轴线北部的乾清宫,才是设计中皇帝的正式寝宫。

但从雍正开始,八位清代皇帝却选择了偏居西侧的养心殿作为“勤政燕寝”的所在。

这里既缺乏宏大的殿宇,也没有精致的园林,甚至不够宽敞。这些皇帝出于什么原因,在富有四海的前提下放弃华丽宏伟的乾清宫,选择挤进不起眼的“养心殿”呢?

一座手工作坊的逆袭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早的记载出自《明宫史》,其中描述了殿名、方位和布局,却并未谈及功能,只知道包含膳房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值房,偶尔还在南边的无梁殿炼炼仙丹。似乎与皇帝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自嘉靖到崇祯,并没有谁真在养心殿久住。

养心殿的缔造者嘉靖皇帝,这位出身藩邸的皇帝一生都在不断挑战旧礼制和规范,他对紫禁城和皇城进行了许多改建。

张诚传教士对养心殿的描述

它第二次被详细描述,已经是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一位叫做张诚的法国传教士写道:“它(养心殿)包括当中的正殿和两翼的配殿。正殿朝南,有一大厅和两大间耳房,一边一间。正厅前留有约十五呎宽的走廊,仅有粗大木柱承顶,木工精细,雕梁画栋……”

养心殿正殿外观,与张诚十七世纪的描述基本相符。

后面张诚笔锋一转,“我们进入左手一间,看见里面满是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此处也有许多大柜,放着许多书籍。”最后张诚描述到:“这座宫殿的一部分屋宇是供工匠们使用的,专作纸扎玩器,其制作之精巧令人惊奇不已。”

此时的养心殿,不但不是皇帝的正寝,反而是宫廷造办处所在地。张诚日记中所涉及的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漆画匠、木匠、金匠、铜匠、裱糊匠等,工作地点应不限于养心殿东次间,可能还包括养心殿东西两庑,甚至后殿。

除了人来人往的造办处,张诚的日记还记录:1690年1月到4月间,他曾七次在养心殿与康熙皇帝交流数学、哲学、医学和机械制造的问题。

不单是他,徐日升、安多、白晋等西方传教士都是这里的常客。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六十六岁的皇帝还在养心殿接见了罗马教皇的使臣嘉乐。

卢浮宫所藏挂毯,其中描绘着西方传教士向康熙皇帝讲解天文学的场景,它们多数发生在当时的养心殿。

虽然张诚提到“(养心殿)另一间耳房是皇上临幸此殿时晏息之处。”但此时,康熙皇帝的正式住所显然是一街之隔的乾清宫。

如果将养心殿与乾清宫比较,就会发现它似乎先天就不具备帝王正寝的样子。

养心殿远离中轴线,前部也没有像样的广场,主要入口是个朝东的偏门。进入宫院,除了被附属用房包围的外院,就是一个挤得满当当的内院。正殿看似九个开间,其实是用三开间再分隔的。宫殿虽然有两进,距离却近的要命,穿堂两侧的空间还没老百姓家的院子宽敞。

且不说比乾清宫,就算从东西六宫中拎出一个来比较,也没有明显优势。

但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驾崩,养心殿却展开了逆袭。

先是新皇帝雍正将它作为服丧的倚庐,而且在二十七天丧期结束后,继续赖在其中,迟迟不肯搬入正寝乾清宫。

对于这个变化,雍正皇帝的解释是“……朕持服二十七日后,应居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着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素朴。朕居养心殿内,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

如此看来,“于心不忍”“务令素朴”似乎是主因,但这一住可不止二十七个月,而是雍正的整个余生。他之后,所有的清朝皇帝都不约而同选择在养心殿常住,成为定制。

为什么是养心殿

天子居住在乾清宫,是明朝的规矩,但并非每个皇帝都遵守。比如嘉靖皇帝就在1542年一次未遂的宫廷刺杀后,逃离了乾清宫,躲到西苑度过余生。明清易代,乾清宫被毁,第一位住进紫禁城的顺治皇帝,其实长住在位育宫(今保和殿)。所以算起来常驻乾清宫的清代皇帝只有康熙一位,还谈不到严格的定制。

乾清宫现状,主体为清嘉庆朝重修。

此外,在雍正犹豫是否入驻乾清宫之前,那里已经停放过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遗体并举行祭奠。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雍正皇帝显然对此事有一定心结,他描述的迁宫理由,似乎委婉的表述了这个意思。

当然,最重要的理由是:养心殿比起乾清宫来,实在方便太多。

养心殿位于内廷区南缘西侧,北与西六宫相连,南侧紧邻御膳房、库房,东面隔街就是通往乾清宫的月华门,向南出内右门就是横贯紫禁城东西的乾清门外横街。与前朝、慈宁宫和后来建设的宁寿宫紧密联通,来去方便。

而且雍正还把掌管枢密要政的军机处设在养心殿南侧的内右门外,商讨军国事务近在咫尺。

但最重要的,是养心殿的院落布局足够紧凑。

紫禁城有九千多房清帝为何都爱养心殿?
雍正把掌管枢密要政的军机处设在养心殿南侧的内右门外,商讨军国事务近在咫尺。图为交泰殿。(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跨入养心殿东南的遵义门,很难感受到这是一片5000多㎡的院落。两组院落东西长,南北窄,进出流线都足够简短。除了外院C型的侍从值房、内院东西对称的两组佛堂外,皇帝日常生活的工字殿和围房紧密的布置在宫院的北侧,穿行其中,显然比乾清宫那用于典礼的大院方便许多。

工字殿总面积620㎡,是养心殿的核心建筑,也是皇帝名副其实的家。它分为前后两殿,中间由穿堂连接。历经雍正、乾隆两朝的改建,这座建筑已与康熙年间的“手工作坊”大不相同。

前殿中部为明间,大约150㎡,安设华丽的宝座和藻井,中央高悬雍正皇帝手书“中正仁和”匾,是养心殿最气派的大厅。但皇帝日常的朝会,还是会选一旁更舒适的东暖阁,它不但是“垂帘听政”的发生地,更是雍正之后皇帝最常用的餐厅。

东暖阁北部有三个隔间,类似休息室,它们偶尔会作为皇帝休息或斋戒的场所。

每天朝会之后,皇帝时常会从这里踱步到明间西侧的“勤政亲贤”,单独召见官员,或批阅章奏,“勤政亲贤”东侧用10多㎡的走道与明间隔离。窗外抱厦用围挡遮蔽。整个帝国最重要的决策和讨论多半在其中进行。

它西面的套间,是乾隆皇帝创造的三希堂,这几乎是养心殿内最小的房间,靠窗的小隔间只有4.8㎡,乾隆帝把自己最喜爱的三幅书法和无数文房珍玩收藏在这里。为了强化这个小世界的奇妙,他将十八世纪中国最新奇的室内装修技术——落地镜、通景油画等悉数引入。

三希堂

三希堂向北,连接一区复杂的两层中庭,是皇帝的私人礼佛室,庭中放着4米多高的紫檀木佛塔、四十七张唐卡和五十六尊佛像。中庭西边有个小房间,存留着这里最初的名称——“长春书屋”

养心殿佛堂

“长春书屋”再向西是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添建的一座20多㎡的小室,名叫“梅坞”,可通过西窗看到几株树木,大约是养心殿中唯一有些园林意趣的所在。

如果说养心殿前殿是一座复杂的起居室,那后殿就是名副其实的大两居。后殿中间是30多㎡的中厅,两侧各有一组60多㎡带厕所(净房)的套间卧室。皇帝在紫禁城的绝大多数夜晚,会在其中的一个安睡,皇帝在紫禁城里的性生活也在此进行。拿它和现在100多㎡的三居室户型进行比照,会发现皇帝真实的居住空间和现代城市中产家庭差不了太多。

养心殿后殿寝宫龙床“又日新”

后殿两侧,东有体顺堂,西有燕禧堂,各100㎡,分别是皇后与妃嫔侍寝前后的休息室,周围还有二十八间围房,每间面积不过10多㎡,应当也是妃嫔随侍的房间。

同治年间,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曾暂居体顺堂和燕禧堂垂帘听政。两宫太后与皇帝同住在这么局促的空间中,当时的养心殿真有点大杂院的味道。

其实,与清以前史籍中描写的皇帝居所相比,养心殿算不上豪华,大多数房间的墙面都是用纸裱糊,乾隆时期的旨意甚至提到“(养心殿)后殿五间顶槅不必糊蜡花纸,糊平常白纸。”

即使一些看似花费巨大的局部装修,比如同治大婚时对后殿东耳房“同和殿”的装修(体顺堂前身),虽说耗费白银近两万两,也并未达到倦勤斋或乐寿堂的豪华程度。

远离养心殿的宁寿宫倦勤斋,大量空间被通景画覆盖,其余遍布精细的竹木雕刻和玉石镶嵌,被认为是紫禁城装饰最豪华的房间之一

如厕等日常活动也没有想像中方便,雍正朝很长一段时间,在西围房随侍妃嫔的“便器”,都暂置在后院简易的“板棚净房”之中,取拿都颇费周章,舒适度还赶不上普通的大户人家。

但对于工作强度远高于明代皇帝的清代皇帝来说,养心殿的生活的确高效许多。乾清宫做正寝的时代,皇帝起居在1400㎡的大殿中,日常活动还要和10000㎡廊院中的诸多房间发生联系。而养心殿时代,这一切都在这座别墅大小的工字殿内解决了。

清朝皇帝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往养心殿,与其说是临时起意,不如说是新的宫廷生活方式将他们逼出了大而无当的乾清宫。

养心殿一直被模仿

紫禁城有九千多房清帝为何都爱养心殿?
保合太和殿,处于圆明园的勤政亲贤景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养心殿刚被选为皇帝的正寝,它高效的空间模型就成为皇家建筑的样板。

才登基的雍正皇帝,很快就在圆明园中仿造了一座“养心殿”。这座复制品叫保合太和殿,处于圆明园的勤政亲贤景区。它的南明间抱厦、前后殿穿堂连接的格局,都在刻意模拟着养心殿。

虽然保合太和殿并非圆明园内的主要寝宫,但丝毫不影响皇帝们对它的喜爱。嘉庆皇帝曾写道“勤政殿东为保合太和,轩庭宏敞,行树幽深,长夏清晨,每于兹庭中披阅奏折,境界清凉,不觉炎暑……”在保合太和享受清凉的嘉庆皇帝,或许感受到不少养心殿的熟悉气息。

养性殿,与养心殿外形几乎没有分别

模仿养心殿的极致作品诞生在乾隆晚年。当时,这位七十多岁的皇帝正动用巨大的财富修建自己归政后的养老宫殿——宁寿宫。

乾隆把一生中最中意的殿堂园林在这座未来的太上皇宫内一一写仿,从保和殿到建福宫花园,从淳化轩到同乐园戏台,各种模仿秀争奇斗艳,当然也包括他住了多半辈子的养心殿。

这座养心殿的仿品,名称只改了一个字,叫做“养性殿”

乾隆帝自称,“予构筑养性殿于宁寿宫,以为倦勤后寝兴之所”。

如果说保合太和殿的模仿,还偏向写意,那么养性殿,几乎从名称到内容完整把养心殿正殿“copy”了一遍。两殿平立面都极为相似,连殿前偏西的抱厦都几乎原样复制。乾隆还下旨“养心殿西佛堂现供之佛,将来联移居宁寿宫之养性殿时,应移于养性殿之西配殿。”

有趣的是,相较于养心殿所处的紫禁城偏西位置,养性殿被安置到宁寿宫的中轴线上。这似乎表现出乾隆皇帝心中天子居所应有的位置。

即便坐拥如此逼似的仿品,乾隆依然舍不得告别养心殿的真身,很多证据表明。这位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搬出那座他住了五十九年的院子。

乾隆帝晚年朝服像,他是在养心殿居住时间最久的皇帝

长期以来,养心殿都是紫禁城里新鲜玩意儿的试验田。雍正年间,它第一个安装了进口玻璃窗。乾隆元年(1736年)一年内,郎世宁等为养心殿的六个位置绘制了八幅西洋风格的通景油画。

1921年,养心殿安装了紫禁城第一部外线电话,十五岁的溥仪坐在暖阁的炕上,给北京的社会名流挨个打骚扰电话。另外,这里很早就铺设了彩绘瓷砖和西式木地板,养心殿随着帝王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1922~1924年养心殿东暖阁布置,不但宝座换为西式,背景所绘画作已带有明显西方近代风景画特征

1924年11月5日下午,已逊位十二年的溥仪被命令在三小时内离开紫禁城。慌忙出宫的他,连随身的私人物品都来不及拿全。就在十几个小时前,他还安安稳稳的睡在养心殿的龙床上。这次匆忙的离开,才算给养心殿与清代皇帝的关系画上了句号。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