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减税空间:争论焦点在哪里?
【看中国2017年12月23日讯】在美国川普(特朗普)政府积极推进大规模减税方案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迅速跟进。比如,英国宣布将在2020年将企业税下调到17%,印度推出了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减税方案。
日本自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执政至今,其企业整体税率已经从原有的37%下降到29.97%,在美国减税压力下,日本计划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据媒体披露,如果日本的企业加薪3%以上,并且满足增加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和设备投资等条件,其税率将降低至25%。而且,日本将大幅度增加国内免税店的数量,以吸引外国的消费者。
美国开启的这场减税大战,已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美国减税所导致的一个最直接后果是,它会加速其他经济体泡沫的破灭。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消费引擎,美国的减税将造成釜底抽薪的效应。当年里根政府减税以后,日本的楼市泡沫不久就被捅破,日本陷入了衰退的20年。相应的,美国的这一次大规模减税,对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的房产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相关国家的楼市泡沫很容易被刺破,不仅楼市,资本市场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日本由于想到当年吃过大亏,也算是久病成良医,美国减税,日本也迅速跟进,通过减税避免资金流出带来的无穷后患。日本的确是被吓怕了。
相比之下,中国的表现最为“镇定自若”。因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减税,通过官方的新闻联播大家就可以知道,中国已经减了很多次税,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的。但关键问题是,在这些减税政策之后,减税的空间还有多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12月12日举办的2017年《华尔街见闻》全球投资峰会上表示,中美税制结构和税改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中美各有侧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是25%,比美国的35%更低。此外,中国还有高科技企业实行15%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中国的减税措施比美国做的早很多,所以企业所得税虽然还有降低空间,但是空间有限。
经济学家高连奎先生也认为,“中国目前并不存在大规模减税的空间,中国每年的财政利息支出在5000多亿,每年财政赤字超过2万亿,中国累计政府债务达到几十万亿,如果继续减税,中国政府以后债务利息的支付都将变的非常困难,如果因为财政债务利息支付而大幅挤压了政府投资的空间的话,最终也得不偿失。”
笔者之前提到过,要说玩税收大战,“谁都没有中国的基础好和扎实”。为什么?2016年底,世界银行公布了《世界纳税指数2017》,其中计算了190个经济体反映企业税费负担指标的总税率,中国的总税率为68%。很显然,中国比美国、英国等具有更大的令人羡慕到眼红的空间,中国如果降税,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有优势。
最近,中金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与笔者的看法不谋而合。中金公司认为: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在全球比较中依然偏高,企业综合税率达到67%,远超世界均值40.5%。如果能盘活削减财政存款,既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还不增加财政赤字,降税减费空间比美国大多了。
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也认为减税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尽管财政有减税的负担,但是中国的综合税率、宏观税率远远高于同等人均GDP水平的国家。
由于对“减税空间到底是大还是小”还存在着很大争议,可以想象,跟随美国大规模减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政府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引擎,按照固有的经济发展的思路,推进大规模减税很难成为“有关部门”的选择。其实,用中国的税收与国外相比并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中国在税之外,还有很多包括费在内的许多内容。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8日,全国50大城市卖地收入刷新历史同期记录,累计50个城市卖地金额多达3.33万亿,同比2016年同期的2.38万亿上涨幅度达到了40%。其中有18个城市卖地金额上涨幅度超过100%。
土地出让金收入不是税,但最终仍旧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有关部门”认为税收负担不重而民众感觉到整体负担比较重的原因之一。不管是税、费还是土地出让金,最终,都是由民众承担的成本,而这些最终都转换成了政府的收入。换句话说,西方国家的财政靠的可能是一条腿走路,而中国至少是三条腿。所以,西方的走路方式是踉踉跄跄的,而中国的走路方式是怪异得令人费解的——如果不亮出裤子里藏着的第三条腿,他们永远分不清中国到底是哪条腿在使劲。
那么减税空间大不大呢?如果伸出三条腿中的任何一条腿跟那些减税的发达国家相比,都不算很粗大,但如果是三条腿合并在一起呢?减税空间争论的焦点其实在这里。
当然,减税空间大不大,最终还是“有关部门”说了算。笔者觉得,如果美国大规模减税法案最终开始实施,那么,中国下一步也会降低企业税税率。当然,必然会开征房产税来弥补企业税下调的缺口,也就是说,在财政收入总体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推动减税,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结构性减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