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随笔: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大都虚怀若谷,不露锋芒,甚至看起来有点木讷,其实却比任何人都聪明。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智若愚”。在其“若愚”的背后隐藏的是大智慧。孔子的弟子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明代大作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意思是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大智若愚者,看起来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他们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身居闹市,仍心平如镜。就算身居官场,仍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世间的功名利禄,他们拿得起,也放得下。

孔子在《论语・公冶长》里,对宁武子有这样的评价:“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效仿。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是想学也学不到啊!

很显然,宁武子也深谙大智若愚之道。当形势好转,对自己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国家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国家道德败坏时,他为了洁身自好,就退居山乡,或处处装傻,以便保全自己,等待时机。

大智若愚者,懂得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理,他们深知,刀磨得过于锋利,刀刃就容易翻卷而失去作用。做事过于猛烈,往往会事与愿违。

拥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歇斯底里、慷慨激昂地表现自己,也从来不会刻意显示自己强大的实力,而是在柔性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一个懂得留有余地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成功者。反之,一个倔强、单纯、爱钻牛角尖的人,则往往到处碰壁,永远都是一个失败者。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当时,他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人们都认为他是傻瓜,并经常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妇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对他说:“威廉,难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钱吗?”

威廉慢条斯理地说:“我当然知道。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钱,就不会有人再把硬币摆在我面前让我选择,我连五分都拿不到了。”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梦想着出人头地、扬名立位,于是便忍不住寂寞,处处锋芒毕露,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小聪明与小技能,想尽一切办法,成为别人注目的榜样。然而,在你的虚荣心不断得到满足的时候,失败离你也就越来越近了。《三国演义》中,杨修如果能“笨”一些,何至于被处斩?司马仲达如果能“糊涂”一点,何愁空城里的诸葛孔明不坐以待毙?智者为人,心态平和,临危不乱,宠辱不惊。智者处世,含而不露,隐而不显,淡定从容。正如大文豪苏轼所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笔者见到民间有《问蔡奇》诗一首,今附录如下:

皇天后土民为先,
蔡奇鄙之谓“低端”。
目中无人牛眼大,
“刺刀见红”性凶惨:
“三把火”绕“连营劫”,
五官不正心歪偏;
穷冷急需“煤取暖”,
“人大”欲夺决策权。
主子提拔循私蔽,
尔却猛搧“君王脸”。
如此大智实真愚,
这般暴勇“奈何天”?

本文留言

作者佚名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