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社会80%以上的就业。(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12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2月21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国是论坛2017年会”发表主旨演讲,分析中国经济的时候坦言现在三个事情让民营企业害怕。厉以宁的学生多为政商高层人物,其中就包括李克强,他也多次发声力挺李克强。
官媒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12月21日在北京召开,在年会上,李克强的导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以“把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到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据官媒报道,厉以宁在演讲中指出,“路径依赖”已经成为了中国现在要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障碍。在新旧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现在需要做的是怎么样让各省市政府的工作不再以经济增长率为核心。这种转向面临很大的阻碍,主要是那些过去依赖旧发展方式扶持起来的某些利益集团,他们害怕既得利益会丧失。
并且厉以宁表示,要走出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是要鼓励非公企业的积极性。目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害怕算老账,二是害怕将来有一些问题说不清楚,三是害怕地方换了官员,后任不承认前任的承诺。
过去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60%以上的GDP增速和50%的税收,70%的境外投资也来自民营企业。但是近两年来,中国的民间投资出现断崖式下滑,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民间投资问题是李克强非常关注而又未能解决的事情。在去年的7月18日,李克强在中南海第一会议室主持会议,国务院官员以及31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和各部委负责人参会,只为了讨论一件事情:解决民间投资严重下滑的问题。据官媒《新华社》报导,国务院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样隆重的阵容讨论这样一件事,之前没有过先例。”
厉以宁的学生多为政商高层人物。1988年,李克强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是经济学家萧灼基。后来李克强师从厉以宁,北大读博期间,李克强与厉以宁、李源潮等师友合著《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1995年李克强拿到博士学位。
李克强欲推动经济领域的改革,也受到厉以宁的力挺,他多次发声表示支持。厉以宁曾对媒体表示,有两大问题成为改革难啃的硬骨头。第一个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他们认为改革有损于他们的利益,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反应。第二个是制度惯性,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解决。
小知识:国事与国是
“国事”,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既可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务。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
“国是”,多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指的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专指治国的大政大策、规划等重大事务,有政策法规等含义。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和自己政府所议之国家大事。
“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君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