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前爆发多宗肺痨感染病例,卫生署拒绝公布病例详情。民间亦忧虑即将到来的冬季流感季。(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12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一名12岁就读中学一年级的女生,被确诊感染俗称“超级肺痨”的抗药性肺结核病,且该女生在疗程完成前就停止覆诊及停药,被卫生署强制执行隔离令。卫生署拒绝透露该学生背景及就读学校,亦拒绝透露是否有同校学生受感染。有专科医生指出,中途停药很可能令结核杆菌出现更强抗药性。
病情受控 但未完全痊愈
《苹果日报》报导,卫生署消息指,该名12岁女病人患上了异烟蘖结核病(Isoniazid-resistant tuberculosis),属于较常见的耐药性结核病(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病人曾在卫生署胸肺科诊所接受结核病治疗,但在完成治疗前就没有再覆诊及服药。卫生署表示,病人在没有如期覆诊前的痰液培植样本的结核杆菌反应已经转为阴性,相信病人所带有病菌的传染性已经受控,不过仍须评估最新情况,才能确定病菌受控情况。
卫生署2日前向该病人执行隔离令,该病人在警方协助下,被强制送往大埔那打素医院进行隔离。
中文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表示,异烟蘖结核病属于单一抗药性肺痨,即患者只会对特定一种医治肺痨的一线抗生素及药物呈抗药反应。许表示,上述个案中痰液样本反应已经转为阴性,代表治疗有效,此时病菌传染性降低,但不排除这个现象仅是“部份细菌被控制”,实际上仍未完全被消灭,因此中途停药很可能令病菌产生更大抗药性。
许解释指,现在向港肺痨患者首两周会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当化验样本中的细菌活性降低,病人便可出院,但仍须每日前往卫生署辖下胸肺科门诊覆诊,并在医护人员监督情况下服药。
民间促重视公众知情权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认为,卫生署未有公布个案详细资料的做法并不恰当,因涉及传染病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及公众有知情权,因此卫生署应至少公布患者局所及就读学校的所在地区,让该区居民提高防疫意识。
此外,沙田苏浙公学日前爆发集体感染肺痨事件。该校副校长昨表示,这次染病的12岁女童并非该校学生,而该校被确诊感染的7名学生及1名教师,除了病源学生外,其他6名学生已经康复回校上课,而患病教师亦会在短期内复课,而该校亦未再有其他学生感染个案。
港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 民间忧虑冬季流感季
“冬季流感高峰期”预料于下月开始,而根据今年夏季流感高峰期情况,香港医疗系统估计将又一次面临超负荷压力。食卫局局长陈肇始今在电台解释指,香港人口老化导致公立医院床位长期不足,即使非流感季节中,床位占用率亦非常高。因此不少病人达到可以出院标准,就会马上出院。
日前,有前线医生向陈撰写公开信,指病房占用率极高,医护人员甚至无法到床边为病人治疗。香港今年夏季流感高峰期共造成428人死亡,为近年杀伤力最强的夏季流感。陈回应指港府已经准备好应对冬季流感季,并称这次最多可以增加700个床位。
《香港01》曾报导,外界对于香港发生“异常夏流感高峰”原因抱有疑惑,质疑是否病毒“变种”、还是“人祸”导致。中文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曾撰文分析出3大原因,包括疫苗保护力弱、人口老化及医疗政策问题。许指出,今年流感疫苗配对无错误、病毒亦无变种,而针对今年流行的甲型H3病毒的疫苗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其保护率为43%,远低于乙型病毒疫苗的73%。其次,香港公立医院前线医护压力长期高企,流感高峰期前公立医院的入住率已经达到100%。香港人口老化,约9成市民将选择便宜的公营服务,令问题更加严峻。此外,早年政府减少医科收生学额,使医院前线人手更加不足。他提出,政府要想解决医疗长远需要问题,就要重建公、私营服务平衡。
香港公、私营医疗失衡问题已经存在多年,2016年“杏林觉醒”成员黄任匡医生曾撰文分析,指早年香港政府为了推行多项“大白象工程”(指机场第三条跑道、港珠澳大桥及高铁等工程),不惜削去本来就不够的医疗预算;2003年由于毕业医科生供过于求,政府便大幅削减学额,到2012年由于人手短缺,又慌乱增加近一倍学额,又提出让前线医生以“学习国情”为由到内地“培训”,最终资源错配导致公、私营医疗机构都面对人手及财政失衡问题。目前香港平均只有0.67名医生应对1000名病人,而共近1.4万名医生中,只有5000名医生选择在公营医疗机构中服务,本次“超高峰流感”期中有病人需要轮侯近15小时才能上病房。由于长工时、高压力、福利不足、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公营医疗机构的人才流失率亦非常严重。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