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孟母教子有方,垂范千古!(图)

 2017-12-02 06: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孟母教子有方,垂范千古!
中国母亲,自古以来就注重母教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她们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硕学鸿儒。(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大哉华夏,宇光烁萃;神传文化,星汉灿巍!折射出母教的春晖。

中国母亲,自古以来就注重母教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她们在教育后代的过程中,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教育艺术、伟大的人格修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硕学鸿儒。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母亲仉氏(或又为李氏),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正是这位母亲的教子有方,注意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寓教于喻,以母行、母德,做孩子的表率,才使孟子有了求知的欲望、诚实的品格、勤学的毅力,才使孟子成为儒学的奠基人之一。孟母也因为培育出了一位历史名人,而被尊为母教的光辉楷模,垂范千古!

孟母仉氏,是鲁国大夫党氏的女儿,很有德行,是一位卓有见地、善于教子的女性,居我国历史上四大贤母(孟母、陶母、欧母、岳母)之首。孟子能够成为儒家的“亚圣”,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名句传诵。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孟子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为了光耀门楣,他抛别妻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但是,三年以后,一心盼望丈夫出人头地的孟母,听到的是晴天霹雳的噩耗(去世)。失去了丈夫的孟母,并没有气馁,她从悲伤中昂起头来,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完成丈夫的未竟之业。

孟母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在儿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根据不同阶段,给予儿子不同程度的教育。

三迁择邻

孟子名孟轲,出生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北二十五里的凫村(今属于山东曲阜市)。《列女传》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决定搬家,毅然带孟轲迁居到远离墓地的“庙户营村”。庙户营村位于现在的山东邹城市西北部,当时,这里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逐渐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卖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

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决定再一次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宫的旁边。孟母想,孩子在学宫的附近居住,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长大以后读书也方便。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环境,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

断机教子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显露出来,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

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大为震惊!幡然醒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杀豚不欺子

孟母对于孩子品格的成长,同样十分看重,她的“杀豚不欺子”的故事,至今让人赞叹。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一头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本来不是为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欺骗他呢?这不是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了邻居的猪肉,做给孟子吃了,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万事礼为先

孟子娶妻以后,觉得妻子太过倨傲,所以不喜欢她。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进了房间就脱衣纳凉。正巧,孟子突然推门进来。看到妻子光着身子在房间里凉快,孟子很生气,认为妻子行为放荡,不守礼节,当即就有了休妻的念头。

孟母知道以后,严厉斥责孟子说:“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

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感自己过于鲁莽,也惭愧于自己没有把所学应用生活当中,从此对妻子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万事礼为先”的做人道理,其见识令人敬仰。

劝子远行

孟母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她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孟子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就对儿子说:“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让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遂离家,出去周游列国。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一病不起。在孟子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相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

孟母教子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但成了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而且也成了妻子规劝丈夫的例子。东汉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出远门求学,可是由于思家心切,才读了一年书,便急不可耐地回家了,学业一无所成。其妻恨夫不争气,于是效法孟母,她用剪刀剪断一块尚未织完的绸子。然后,对丈夫说:“蚕儿吃了桑叶,吐出了一根根的细丝,千万根丝慢慢地凑起来,才能织成一块绸子。读书求学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有学问,要想有作为,就得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积累知识,不想下苦功,又不愿花时间,是学不到本领的。你中途荒废学业,不是和这块废了的绸子一样吗?”乐羊子惭愧万分,立刻又外出求学,最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人的诗文,亦以孟母断织,作为颂扬母德的典故。如唐代文坛一杰的骆宾王,有云:“…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于义圃。”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母教的典型,而垂范千古!

(出自《渊鉴类函》)

来源:看中国来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