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居然是不须吃药?(图)
古代名医能洞察许多真理,所以用药就高明,不需要病人吃太多的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其实现在的人,包括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医大夫,根本就不懂古代的中医是怎么回事。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建立在相信神、重德的基础上的,人们相信神,也相信另外的空间甚至可以看到、接触到,所以许多认知自然与现今社会已是大不相同了。另外,过去的中药非常看重产地,讲究“道地药材”。
古时配方很讲究严整,对药材的选取和用量非常重视,分“君臣佐使”,有“用药如用兵”之说。古代名医能洞察这些,所以用药就高明,不需要病人吃太多的药。现在真正高明的中医不多,病人吃起药来几十副、几百副的吃,疗效还不一定怎么样。
以前的药材是天然而成,有时候采药人需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峭壁上采,越是疗效好的珍贵药材像人参、灵芝等越是难采,是因为它们越有灵性,越有能力。古人相信神的存在,知道顺应天意,不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德大业力小,得病也少,相对的药物的作用也突出。现代人宣扬无神论,叫嚷“人定胜天”,无所顾忌造下很大业力,又因为六道轮回不断转生造成所有物质业力都很大,得病就多就大,药材的治疗效果也小。另外,人把自己的生存环境破坏很厉害,天然药材越来越少,人就批量人工栽培药材,这种有为的做法违背了生命的特性,表面上是同一种药材,可是疗效却是一落千丈。
神医事迹
在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关于神迹的记载随处可见,在古代史书中也不乏此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大意是长桑君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观察了他十余年后,秘授他禁方,赐予他秘药,叫他用“上池之水”服药三十日。然后忽然不见了。扁鹊依言服药之后,就能隔墙观物。便用这种办法去给人看病,能看到人内脏病变的情况。但表面上以诊脉为名。
文中还提到上古时代的名医俞跗的高超医术,说他“治病不以汤液醴洒,樗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三国志・方技传》中记载了华佗高超的医术,还有他用麻沸散对病人进行麻醉后实施外科手术的记载。中国古代的确有着相当发达的医学水平。
古代重德多良医
史料记载的古代神医治病都有一共同特点,即诊断疾病快速简洁,治疗方法出乎意料且疗效甚高。而且他们掌握的技术非常全面,不像现代的医生单科的医术都要穷尽一生去钻研。其实就是他们都有超常的功能,可以看到疾病的本质,也可以看到各种治疗方法的本质罢了。
古代不少医者的状态类似修炼的状态,当一个人突破了常人的最低层次,从高于常人的层次上看常人的理时,自然是一目了然。所以他就能出而济世,退而救人。中国古代的儒生有这样一句话:“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古代的读书人尤其从医的都要研究《周易》的,历来有“医易同源”之说。通过学法我们知道《周易》是史前文明遗留下来的,讲述的是我们银河系范围之内的理,是高于常人的,自然对人的医学就有指导作用。
中国古时各行各业都很看重“德”,有个词叫德高望重,习武的讲武德,从医的讲医德。而且在承传上都讲究“非其人勿授”,找不到德行好、悟性高的徒弟,宁肯带进棺材里。随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日趋低下,越来越多的好东西失传了。其实这也是人的道德不行了,文明被神抑制了的一个表现。
现今中医的变化
现代的人学习中医总觉得太博大,那么多的医书一生也看不过来,而且几千年来那么多的名医提出了那么多的论点,分出那么多的流派,人一辈子也钻不过来。是因为现代人自以为是的将古人精华的东西划归愚昧迷信,而只是在古人遗留下的医方和经验里摸索爬行。其实有些古医书中也记载了很厉害的药方,但现代的医生已经不会用了,还认为古人在吹牛。这一代没把上一代的东西学全,下一代再没把这一代的东西学全,逐渐也就衰亡了,只剩点滴精华散失在民间。现在中医院看病也要验三大常规、打吊瓶、拍片子,整骨也是锯子钢钉什么的都来,大病治起来也要靠西医手段,在诊断上也越来越依赖现代化的仪器了。许多中医大夫自己都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纵观人类的医学史,人类在疾病面前总是手下败将,当人们对现有的疾病掌握足够的治疗技术时,就会又发现新的疾病治不了。
人是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也就是说,人是永远都战胜不了疾病的,因为它是超出常人的,即是古人就提及的:该是人得消去的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