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随笔:黄金白银,富贵难长;美德传世,万古流芳!

《易经・蒙卦》有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流出泉水,这种形象,意味着应该进行启蒙教育,君子的行为必须果敢,才能培育出美好的品德。也就是说,人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品德修养上。

美德即智慧!

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有类似的表述,他讲:“美德就是知识。”他把美德和知识、智慧视为一体。他还说道:“我很清楚,我根本没有智慧,不论是大智慧、还是小智慧。”他的话,反而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的美德和智慧。前一句话表明了美德与智慧不可分;后一句话,则显示了他的谦虚的美德,同时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越是有智慧的人,就越认为自己无知,越发愿意谦恭受教。

的确,如果一个人具备了美德,他一定深知美德对自己的好处,这不是智慧吗?如果一个人没有美德,他往往不清楚自己缺德,会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危害,这不就是没有知识和智慧吗?

在现实生活中,正直、善良、仁慈、谦让、诚实等美德,可以感染他人,激励大众,赢得信任,从而创造出永恒的价值。相对于那些费尽心机,追逐富贵名利的小聪明,美德更是一种大智慧。

汉代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认为:“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也就是说,没有比仁爱更值得人去亲近的,没有比智慧更要紧的。有大智慧的人,能远见祸福,预知兴亡,在事物萌芽阶段,就能知道它后来的变化,事物兴旺的时候,就知道它最终的结果。他立下的规矩,没有人能够废止;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方法,没有人会反对。即使人们当初对他的言行不太理解,日后也会为其远见卓识所折服。

说到美德与智慧,不得不提到一个关于以色列人的故事:

古代的以色列,饱受战乱之苦,百姓流离失所。有一个富贵的以色列人,病入膏肓,临死之前,把他的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给你们留下了一大笔遗产,我希望你们生活中充满智慧,并为我们的民族留下永恒的东西。”两兄弟得到丰厚的遗产,哥哥叶胡扎,散尽自己的财产,去救济穷人、灾民和孤儿。弟弟不肯帮助别人,他自以为聪明地追求父亲临终所说的“永恒”,于是他建造了一座豪华的花园,打算传给子孙后代。有一天,兄弟二人在路上相遇,弟弟讥讽哥哥道:“你怎么这么愚蠢啊,只知道帮助别人,却不为自己考虑,怎么能达到‘永恒’?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哥哥说:“我与受苦受难的同胞们,同甘苦、共命运,我建立起一座友爱的‘花园’,难道不比你的豪华花园,更永恒吗?终将有一天,我们的身体都将化为灰尘。到那个时候,你还剩下什么?”几年后,一场风暴,席卷了他们的家乡,顷刻之间,弟弟的花园和财产,荡然无存,弟弟也终于成了孤独而又贫穷的流浪汉。时过境迁,那座花园,早已不复存在,谁都记不起那位曾经梦想得到“永恒”的弟弟的名字。但是,哥哥叶胡扎的美名,却在以色列的大地上,千古流传!

在《塔木德》这本书中,清晰地记载着至今依然为以色列人民传诵的名字——叶胡扎,一个集美德、智慧、善良为一体的化身。他验证了没有美德做基础的财富,如昙花一现,而充满博爱的智慧,则流芳千古。

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失火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生呢?”

如果孩子回答是钱财或珠宝,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宝贝,它无形、无色、无味,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如果孩子无法回答,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拥有美德,智慧就会永远跟你在一起。”

老子说:“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即使金银财宝,堆满了自己的屋子,你能保证贼人不惦记吗?等到生命化为尘土的那一天,它们能跟随你一起去吗?与周围的人同富贵,才是真富贵,与周围的人共命运,才是真智慧。一味地追逐个人的“永恒”利益,不仅会失去做人的根本,迷失前行的方向,也会打破人际关系的平衡,进而最终危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

小聪明的人重利,大智慧的人重义;小聪明的人顾眼前,大智慧的人重永恒;小聪明的人,计较个人得失;大智慧的人,心怀天下。没有美德的培育,哪来智慧的人生?

王歧山抓捕了中共邪党的大批贪官,功不可磨。那些原先都想富贵长存,永久恒丰的贪官,到头来却含垢吞羞,恨无地洞可藏。无德即是无知、无智。

黄金万两,一死泡汤;美德传世,万古流芳!

本文留言

作者罗忍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