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11月6日讯】英国央行已经进行10年来首次加息,毫无疑问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央行都期待退出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加息决定在英国央行内外引发很大争议,显示出相比英国在没有明确方案的情况下退欧的困难,外界更担心通胀压力不足的问题。
英国绝大多数反对加息的人,首先是因为导致通胀率大幅高于目标水平的原因,是2016年6月公投退欧后英镑大幅贬值导致进口物价上升。
缺少工资上涨导致的国内通胀压力的状况一如既往,来自全球经济的通胀也不足。全球贸易活动已经不复往年的繁荣景象,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仍然存在。
根据路透近期对超全球超过500位预测人士调查,七大工业国集团中,特别是美国和那些欧元区国家,通胀低迷的情况就摆在眼前,且相当显着。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理事鲍威尔即将接替耶伦出任美联储主席的消息,无法改变美联储偏好的核心通胀指标已经回落至1.3%的现实。这是美联储近两年前开始加息前一个月的水准。
加拿大央行今年已经在7月和9月两度加息,不过在这之后成长趋于平缓,也没有见到核心通胀升温的迹象。
欧洲央行在总裁德拉吉的带领下,才刚刚很巧妙地让大众接受了1月是缩减月度购买资产规模至300亿欧元的好时机。不过核心通胀也未见加速。
欧洲央行甚至还有一个“核心”通胀指标,排除了一些压抑通胀的项目,就算如此,该数据也很难让人感到振奋。
像欧元区一样,日本经历了过去20年中经济表现最好的几年,经济随着全球其他国家一起增长,但同时国内表现也相当抢眼,让人们有更多理由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近期令人关注的薪资略微增长,似乎不会带动通胀大幅上升。
日本央行刚刚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基本上维持原来的通胀率预测,指出经济有增强迹象。但新任央行审议委员片冈刚士表示,央行应该明确表示随时准备再度扩大刺激,并承诺通过购债把较长期公债收益率维持在较低水准。这让令人不快的疑问挥之不去。
如果说即使在当局使出浑身解数后,日本仍不能摆脱定价能力接近零的失落的20年,那么合理的结论是否应该是央行控制不了通胀?
这是英国央行未来几个月将面临的挑战,即说服外界,央行将利率从接近零水准小幅提升到略高于零,对于控制英国通胀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央行官员将他们对通胀的看法从犹豫不决,调整至明显希望回升之际,一些非常强大的反通胀力量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存在。
虽然各地工会正在争取涨薪,但对消费者来说,捡便宜似乎才是最大的推动力。
亚马逊正在迅速扩张。在消费者眼中,亚马逊已经是“快速”和“便宜”的代言人;他们逛商店想要购买任何商品时,总会用手机上亚马逊网站对比价格。
亚马逊最近收购高档品牌全食超市的行动,现阶段而言更具象征性而非统计学意义,这也应被视为指出了哪条道路阻力最小。
就算物价压力暂时回升,也存在其他明显的放缓通胀风险,即许多衡量全球资产价格的指标看来都过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