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为毛一人开“特供电视台”(图)
毛泽东生活奢侈糜烂,他还有“特供电视台”供他一人独享。(网络图片)
毛泽东生活的奢侈和糜烂已经广为人知,他有特供毛食、特供毛烟、特供毛瓷,但您知道他还有过“特供电视台”吗?
当年在中共央视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以黄海为笔名,在2006年《钟山风雨》第1期中发表了一篇文章,披露文革中曾参与为毛泽东一个人开设特供电视节目的内幕。
央视摄制组赴长沙“执行任务”
1974年,黄海在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被通知到台里开会,到会的基本都是电视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
到会者临时组成一个摄制组,几天之内做好一切准备,连同一整套设备,月底赶赴长沙“执行任务”。路上才知道此行的任务是为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毛泽东当时正在长沙。
借湖南电视台发射节目给毛看
刚开始,毛泽东开的节目大部份是湘剧、花鼓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如《沙家滨》、《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节目传送通过湖南电视台发射,毛泽东在电视中收看。
因为节目内容都很“革命”,一般观众察觉不出异常。但有一天,刚播完一个节目,毛泽东要求马上重播一遍。同一频道,同一节目,连续播出两次,史无前例。节目还没播完,电视台接到好几个观众的指责电话,电视台只能说“安排失误,接受批评”。
为毛泽东一人开辟第五频道
1974年底的一天接到指示,准备上传统剧目。除了演员恢复、熟悉和服装道具制作、准备,工作量相当大外,摄制组怎样把节目发送出去呢?用原有的频道,观众都会看到传统戏,那个年代,电视台公开播出“封资修”如何得了?最后决定:开辟第五频道。于是,中央电视台派出专家,与湖南电视台一起昼夜加班,改装好发射机。
单独开设第五频道,无法保证观众绝对收不到信号。1975年元旦,第五频道首次播出了《打渔杀家》、《野猪林》、《借东风》等传统戏。湖南电视台接到观众电话,质问为什么播旧戏?电视台推说可能是收到了香港台的信号。观众说,这绝不可能,明明听到是湖南电视台播音员张林芝的声音。
最后,技术人员决定为毛泽东一个人搞有线电视。摄制组在与毛泽东卧室一墙之隔的地方架好设备,请演员来这里现场演出,毛则在隔壁通过一台26英吋监视器收看。这样,再也不会“惊动观众”。
为毛录制家乡戏 专机送北京
2月下旬,毛泽东离开长沙。摄制组也回到北京,稍事休整之后,马上又投入了第二阶段的工作。这次主要是录制一批各种艺术形式的短篇精品节目。
1976年初,摄制组奉命第二次南下长沙:这一次仍然是为毛泽东录制家乡戏。所不同的是,1974年他是在长沙看,1976年是在北京看。摄制组每天录制的节目,都是由第二天的专机送往北京。
这次以录制传统的湘剧、花鼓戏为主,也有一些京剧。剧团翻箱倒柜,把几十年的老底都悉数搬出,演员阵容也空前强大,有些离退休甚至已改行多年的著名老艺人也纷纷被请回,披挂上阵,重返舞台。其中花鼓戏老演员肖重硅就是因为毛泽东当时点名要看她主演的《刘海砍樵》而临时从某工厂把她请回来的。
毛泽东的生活极尽奢侈
网络上流传一篇名为《揭秘:毛泽东不为人知的奢靡生活》的文章,披露了毛泽东极尽奢侈生活,却要全中国人民都在极端艰苦中过日子。
毛泽东喜欢吃长沙东方红渔场的活鱼,专机每周定期往返“北京—长沙”,为毛泽东空运活鱼。毛泽东想吃武昌鱼时,专机就从武汉空运活武昌鱼至北京。
毛泽东享受从香港购买的澳大利亚麦片,玉泉山农场生产的大米,“巨山”农场供应的蔬菜、肉类和牛奶,冬天的蔬菜则是由广东提供。
毛泽东有个厨师班子个个都是顶级名家。在大饥荒最严峻时,厨师们为毛泽东精心制订了西菜,西菜汤菜谱。这份菜谱包括七大西菜系列,即鱼虾类、鸡类、鸭类、猪肉、羊肉类、牛肉类、汤类。
毛泽东喝的龙井茶,产在一座特别的小山顶上,在每年最适宜的季节,采下来送进北京。
毛泽东抽特供烟,有“中华”、“熊猫”、“云烟”等及四川什邡卷烟厂特供烟生产小组制造的雪茄。1971年这个小组举迁北京,在门牌号为81号的中南海对门的北京南长街80号专门为毛泽东精制“132”雪茄。
毛泽东喜欢别墅,在全国各地至少为他造了五十多所别墅,韶山“滴水洞”别墅,是在大饥荒饿死很多人的时候花数亿元修建的,毛泽东只住过一次,而有的别墅从未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