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吟:一轮明月照古今(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仲秋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这一天在人间是团圆,人们欢聚把酒,赏月望月。望向月中是广寒,月以其清奇,伴着八月的秋风,给人一种欢忧相伴的感悟。

今月曾经照古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仅是赏花,人们在赏月时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感叹韶华易逝,人生苦短。君不见古时清秋伴明月,明月却浪迹人间千百辗。

八月十五这天望向天空赏月时,不论是今人还是古人,胸中所叹何其相似,其中尤以李白的《把酒问月》最为神奇远旷:“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生活的唐代,中秋节始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说,在唐宋时期,赏月之风颇为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往前追溯,“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礼・春官・籥章》有“中秋夜迎寒亦如之”的记载。

起源于古代华夏的中秋节,为每年的黄历八月十五,因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仲秋,因此有仲秋节的说法。

唐皇中秋游月宫

中秋在民间是热闹、欢聚,在古时帝制中,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如《礼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

古代帝王中,有一位与月和中秋颇具缘份,这便是唐玄宗了。

据传,开元年间一个中秋之夜,唐玄宗与天师叶法善望空赏月。玄宗突发奇想要游月宫,于是天师作法,把笏板掷向空中,立刻化为一座银桥。

二人沿天桥走上去,忽见“广寒清虚之府”,叶法善说:“这就是月宫。”这时但闻仙乐飘飘,清丽奇绝,又见众仙女,素衣飘然,翩翩舞于广庭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玄宗大为赞叹,回到人间,按记忆中的仙乐谱就《霓裳羽衣曲》,又命杨贵妃仿仙人之姿,创作体现盛唐气象的中国古典舞《霓裳羽衣舞》。

广寒三仙秋复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传说中,天上、人间的时间并不相同。嫦娥、玉兔、吴刚这月中三仙,似乎在秋复春来中,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以完成他们的修练。

嫦娥奔月一事最早记于商代《归藏》,西汉的《淮南子》引用了这则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嫦娥孤栖月中,也许千百年来都在孤独中进行自我修练吧。

关于玉兔,传说有三位神仙,化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食,狐狸和猴子都拿出食物,只有兔子没有,兔子说:“你们吃我吧。”便纵身跳入烈火,神仙大为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广寒宫中捣药。

曾经的修道人吴刚,缺乏恒心,一日求师父带他到月宫览游。师父把他留在那里说,当你把这棵桂树砍倒,就是你成仙之时。日复一日,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吴刚也在不断伐树中磨练着自己的恒心。

桂花做酒月做饼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据说人间桂树的种子,就是吴刚传到人间的。在人间,吴刚化为乞丐,找到一位善良的“仙酒娘子”,把桂树种子传给她,并教她采花酿桂酒。金秋时节,桂树飘香,抬头望月时,人们感念着上天的馈赠。

关于月饼的来历,有说是《封神演义》中商纣王的太师闻仲,他行军打仗时,为方便而制做了一种叫“太师饼”的糖饼,便是月饼的前身。还有传说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了少数民族的食品,后发展为月饼。

据《洛中见闻》记载,唐代僖宗曾在中秋当日,命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宋代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诗句,正是描述月饼。

仿月形状而制的月饼,捧在手中,仿佛一轮满月在手,掰开一半便是半月,待到快吃完就似一轮新月。“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手捧月饼,桂酒飘香,月不仅将古人、今人联系起来,而这天上人间的对应,似乎更是神奇。

本文留言

作者丰中吟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