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困局将危及金融安全(图)


中国银行业内人士撰文认为流动性困局将危及金融安全。(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7年9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时不时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发生“钱荒”。9月19日,中国银行业内人士撰文直言,如若不能及时甄别流动性困局中的“灰犀牛”,恐将诱发更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危及整个金融领域安全。

日前,中国央行公布了8月分的金融数据。8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8.9%,创出了历史新低。此外,8月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4.0%。具体分项上,8月人民币贷款1.0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多2,100亿元,这部分资金可能很多都流入了房地产领域。社会融资增加了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但如果加上地方债,总体上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4,300亿元。总体来看,社会整体融资需求在降低。

9月19日,《中国金融》杂志2017年第18期发表了福建海峡银行行长舒平的文章。他认为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已显现出流动性困局,流动性风险将危及整个金融领域安全。

舒平表示流动性困局有四大特征。

1、自身资产短期变现难,即“卖不了”。中短期贷款在经济下行期违约率较高,而针对小部分大型企业发放的又主要是中长期贷款,通常难以在短期内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变现。

2、短期筹资渠道狭窄,即“借不到”。即使短期内通过同业授信、银行间市场拆借等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但成本也往往非常高,甚至出现资产负债收益“倒挂”的情形。

3、负债业务整体波动性较大,即“测不准”。对同业存款、公司存款、财政存款等批发性负债的依赖越来越高,而这类批发型融资金额大、期限短、不稳定。

4、抵御风险的自卫能力不强,即“防不住”。在盈利指标考核压力下,日常的资金超额备付率较低,负债额度投放时有超越警戒线,一旦出现大额、集中的流动性兑付事件,难以依靠自身的财务实力将风险平滑解决。

舒平对流动性困局的深层原因做了剖析,他直言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非常突出的“二元制”现象。“二元制”金融体系使银行业迷失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成为银行业流动性困局产生的根本原因。“二元制”金融体系主要表现为:金融服务方向上的脱实向虚以及金融服务结构上的群体歧视。

7月中旬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关于要不要降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学界和业内都有一些争论,不过双方都注意到了超储率这个关键指标。

中国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写道:超储率2001年超过7%,不断下滑至目前的1.5%左右。

超储率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往往会用到,通俗理解为在商业银行没有借出的存款中,去掉官方规定的必须存在央行的那部分资金外,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主动用的“救命钱”。超储率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说明商业银行在最大限度释放可动用的流动性,试图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