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9)(图)
把儿子的各种潜能完全开发出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赛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第四章“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中讲述了如何打开儿子智慧天窗的方法,他用唤起儿子的学习兴趣、做游戏的方式,把儿子的各种潜能完全开发出来。
“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
当时维护旧式教育的人们极力反对卡尔的兴趣教育理念,认为会损害幼儿的神经,可是事实证明有兴趣的主动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孩子的神经。而旧式教育用强制、填鸭式、毫无趣味的教育方式反而使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才会损害幼儿的神经。
有一位极力反对卡尔教育理念的小学教师米斯卡维诺,也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天才。于是让不到5岁的儿子每天学习10个小时,坐在被书本覆盖的书桌前如同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强制儿子每天学习深奥的书本:历史、地理、物理学、生物学,还要学习本国语、各种外国语等。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懂事开始就几乎没有出过书房,脸色苍白、没有血色,而且眼神显的空洞而迷茫,这种强制性、填鸭式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痛苦和负担。
兴趣教育对于小卡尔来说学习就是玩、一种有趣的游戏,再用功也不会觉的累,而且越玩越有劲学习。结果在小卡尔上大学之后,这位小学老师儿子的智力仍然没有得到发展,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卡尔在儿子2、3岁时就开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儿子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到10岁左右就能获得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而且身心健康发展。而旧式的教育方法,强制性、灌输式的教育使孩子的各种潜能都被无情的泯灭了。
“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
一个人只拘泥于书本的知识,会变的目光短浅、头脑狭隘,所以他让儿子在生活中学习。有一次儿子对伽利略关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产生了怀疑,因为儿子从不轻信书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他为儿子找来一大一小的铁球,带着儿子爬上楼顶做实验。做完实验后儿子觉的太神奇了,就开始津津有味的研究枯燥乏味的物理学,他就是用这种亲身体验、实物接触的方式培养儿子的学习热情。
在儿子2岁以后,在走亲访友、买东西、参加音乐会、看歌剧时都会带着儿子,让儿子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人士交往谈话、提高社交能力,于是越是人多或重要场合,儿子发挥的越好。所以到后来儿子成名后,与贵族、王公大臣甚至国王打交道时,都能表现的非常得体,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还经常带儿子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保育院,对于儿子的疑问他都会深入浅出的解释和说明,从不敷衍了事。每次参观回来让儿子详细叙述看到的一切,这样使儿子能够记住更多的东西。
在儿子3岁以后,他带着儿子到处周游。儿子5岁时几乎去过德国所有的大城市,6岁时的见识已经超过很多大人,很多人会来问儿子关于地理、历史的知识和奇闻轶事等,于是儿子写了一本游记记述自己旅途中的见闻,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他认为读万卷书比不上行万里路,现实世界能教给孩子更多、更丰富、更生动的知识。
“玩出儿子的各种能力”
玩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兴趣,而且在玩之中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儿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都是通过游戏玩出来的,智力游戏就是玩的重要方式。比如玩一种“什么东西不见了”的游戏,让儿子看清楚桌子或盘子里放的东西,然后闭上眼睛,悄悄拿走或加上一件物品,再让儿子睁开眼睛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渐渐的儿子形成了敏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就算只看一眼天空中飞翔的一群小鸟,也能准确说出一共有多少只。
在智力游戏中,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游戏内容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而且丰富多彩的东西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枯燥乏味的游戏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应该从小培养,当一个孩子懂的玩耍时,他的创造力、想像力就已经开始了。比如盖房子的游戏,孩子必须手脑并用,可以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