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马,共天下”――富国济民之贤臣王导

西晋怀帝被汉国刘聪俘虏,不久,一杯毒酒结束了怀帝的性命,其年,怀帝29岁。消息传到长安“行台”(代表中央政权的临时机构),皇太子司马邺,在索琳等人的拥戴下,继承帝位,组成小朝廷,称愍帝,定年号为“建兴”。但只维持了短短3年,又被刘聪的汉军,生擒杀害。从此,西晋王朝,便彻底宣告灭亡了。

纪元316年,建康(今江苏南京)琅玡王,在王宫里,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这是琅玡王司马睿在得知怀帝、愍帝相继被害的消息后,在群臣簇拥之下,登上帝位,重组朝廷,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晋。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他的父亲司马觐,曾为琅玡王。自永嘉元年(纪元307年),晋怀帝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后,他(司马睿)一直统帅扬州的军事,在南方名城建康坐镇。

司马睿登基那天十分热闹。典礼大臣早早叫人安排好御床,准备好龙袍。司马睿换上朝服,文武百官簇拥着他升堂坐殿,接受百官朝贺。他看到百官匍匐朝贺,三呼万岁,真乃踌躇满志,神采飞扬,回思往事,倍感今日之荣耀和富贵来之不易!他想着想着,情不自禁地将身子,向左挪了挪,腾出半个御床,用手指着朝贺班中一位名叫王导的大臣,说道:“王爱卿,请到御床上来坐,寡人与卿共享荣华富贵!”

众大臣闻听此言,都惊得不知所措了。

王导更是慌忙跪在地上,拜了又拜,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如太阳,臣民如同万物,若太阳与万物处于同一个高度,众人又怎么能得到普照呢?”司马睿笑着点点头,说:“王爱卿真是朕的栋梁之臣啊!”

那么,王导是何许之人?他对司马睿作出什么功劳,竟让东晋这个新皇帝,如此感恩戴德?

原来王导是晋朝开国元老王览的孙子,虽出自豪门望族,但不依仗权势,自幼好学,腹有韬略,且结交天下豪杰,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当年,司马睿刚刚世袭琅玡王之职时,二人即结为知心朋友。王导看到晋室八王相争,天下纷乱,便竭尽全力推举司马睿(他事先对司马睿多有接触、了解和敬重)。永嘉元年,司马睿渡江南下,到建康赴任,王导就跟随司马睿来到江南。赴任之初,由于司马睿资质不高,名声不响,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到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的士族,竟没有一个前来拜见他的。

司马睿清楚,自己虽为皇亲国戚,但天下纷争,群雄逐鹿,自己据守江东,如果没有当地的士族撑腰,也是很难站稳脚,更不用说展现宏图了。可他来到江东多时,江南的豪门士族,还不肯依附于己,致使自己长时间受冷落,心里十分忧虑,便向王导请教。

王导一面劝告司马睿:要礼贤下士,收揽人才;一面还出了一个主意:每当节日聚会,就请司马睿乘车出游,自己偕同渡江南来的北方名流,骑马随行。而且,一路上对司马睿,显示出毕恭毕敬的神态。王导本是北方大族,名闻天下。如今,江南士族,看到司马睿每次巡游,王导等都陪同,而且相当恭敬,感到十分奇怪,心想这个司马睿一定是个有背景的王爷,不是才气横溢,便是能礼贤下士,值得敬重。于是乎,纪瞻、顾荣等江南士大夫,也纷纷立于道路两旁,恭恭敬敬地参拜司马睿。这都是受了王导的倡扬、安排和影响。

这时,王导又对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江南士大夫的领袖,若能把他们提拔到官场中来,南方士族便没有不服的了。”于是,司马睿便请王导陪同,拜访了顾荣、贺循,同时请顾、贺出仕,顾、贺都欣然应允。当司马睿聘请到顾荣、贺循之后,纪瞻、卞壶、刘超等名士,也都相继汇集到司马睿身边,时人称他们为“百六椽(读船,喻栋梁之材。这时司马睿巳广有人才了)”。在这些名士的拥戴下,司马睿很快确立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此,司马睿每遇大事,必向王导求教,于是社会上传出了一段“王司马(王导和司马睿),共天下”的佳话(赞美他们君臣团结)。王导扶佐司马睿心诚意敬,司马睿对王导敬谢由衷,精诚团结,治国有方,万民欣悦。

王导诚“富国济民”之贤臣也。

正是:

国家纷乱,正须臣贤。
王导应运,力挽狂澜。
护国济民,扶危顺天。
善有善报,千秋名传!

(事据南北朝时的《晋书》)

附:【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

王导(276~339):东晋臣。字茂弘,琅玡临沂(山东临沂)人。“少有风鉴,识量清远。”(《晋书》)依琅玡王司马睿,任安东司马。西晋亡,他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他官居宰辅,总揽元、明、成三朝国政,时有“王司马,共天下”之说。曾上疏主张设学校,明五经,以移华伪之俗。王敦乱平,他以司徒进太保,护国济民,势终不衰。

本文留言

作者曾敬贤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