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推港人首置楼盘 限制多打击炒卖(图)
香港房屋问题已经困扰了几代港人,历任特首都曾出招解决却无功而还。(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9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将于下月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当中有关“港人首次置业楼盘”(下称:“首置盘”)成为了各方焦点,林郑月娥指,有关措施为了舒缓香港房屋问题,增加楼盘供应量,令“有一定收入的年轻家庭但尚未有能力进入私营市场”可以拥有自己的物业。
《苹果日报》报导,林郑月娥昨日出席一个房屋论坛后,回应有关“首置盘”的提问时表明,有关措施对象主要是年轻、收入超出申请居屋上限却又未能在私营房屋市场置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请者不能拥有或曾经拥有任何物业。林郑月娥表示有关细节将在《施政报告》中才交代,但明言有关单位定价一般市民能够负担,但各种限制“一定较多”,而且“无论面积、设计、装潢方面都会比较朴素一点”。为了打击炒卖,有关单位的转售限制亦会相对严格,如初步提议业主只能以原价卖回给政府。
《明报》报导,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认为,“首置盘”定位于居屋以上、私楼以下,故应按照目标住户的负担能力厘定售价。为避免有关资助物业沦为图利工具,田建议如果业主想转售,除了补地价之外也应缴付“增值税”予政府。
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高级讲师潘永祥昨日接受电台采访建议,“首置盘”的定价应只略高于建筑成本,并提议每平方呎6000到7000港元为可行范围。
然而,各界关注“首置盘”的用地来源会否影响其他房屋土地供应。林郑月娥表明,发展时“尽量不用”准备兴建公屋的土地。而目前已知消息指,林郑月娥的其中一个构思是与地产商合作,以公私合作方式兴建“首置盘”,而林郑月娥亦已经向有关地产商“摸底”,提出由政府为地产商的土地补地价提供折扣,待地产商建楼时,就要以一半单位作为“首置盘”单位。
工联会议员麦美娟认为,“首置盘”不能影响公屋土地供应,亦不可动用居屋及绿置居的土地,并应对“首置盘”进行转售限制,将投资用及用家市场明确划分,才能够有效打击炒卖投资带起的楼价飙升。
民主党议员尹兆坚则表示,民主派议员亦支持政府的建议,唯担心按照以往经验,公私营合作模式运作的计划很可能失败,如同梁振英提出的“港人港地”最终变成“样板式单位”,呎价达1.5万到1.8万,与私营市场无异,最终政策根本无法惠及港人。此外政府打算以提供补地价折扣予地产商,有官商勾结之嫌,建议政府应利用市建局持有的土地以公营模式发展新楼盘,以减轻公众疑虑。
土地监察主席李永达则指出,如果“首置盘”以公私营方式从发展商处取得土地供应,将会使未来私人楼宇供应减少,变相可能使发展商标价私人楼宇时“更狠”。他认为政府的建议未必能够解决长期房屋问题,并指出,若政府决定与地产商合作,则必须确保公众利益高于地产商利益,否则可能招来官商勾结的批评。
出奇的是,“首置盘”作为一个“惠民政策”,却引起了网络的一片骂声。有网民认为,因为过去太多“口不对心”的失败例子,港人很难再相信政府,认为“首置盘”就算真的出现也只是一户百多呎“符合国情”的迷你单位。也有网民认为所谓的公私营合作,就是变相合法的官商勾结,质疑政府为何明明持有大量土地及资金却不以公营模式承担有关项目。有网民批评,政府就是“利用这些小恩小惠,其实根本无心帮助港人,不然怎么会推行大量大白象工程、一地两检、每日一百五个新移民、收地灭村、洗脑国教毒害香港下一代等遗害社会的政策。”
香港房屋问题根深柢固,已经困扰了几代港人,历任3名特首都曾以不同方法尝试解决,却都无功而还。如董建华提出的8万5建屋大计,因金融风暴告吹;曾荫权推出的“置安心计划”在梁振英上台后无疾而终;梁振英亦曾推出“港人港地”、3度推出抑制楼价的“辣招”,亦未能使楼市降温,更被揭有包括中联办官员在内以“一约多伙”方式逃避印花税购入60多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