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楼市迷局?官员与专家激辩难解局(图)


财经官员称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7年8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8月10日,数十位中国财经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在财经论坛上,就中国楼市现状辩论。另外,从房地产研究机构的数据和媒体报道来看,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出现新的变化。

2017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8月10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问道改革路唤醒新势能”,数十位中国财经领域的高层官员和顶级智囊齐聚论坛,讨论当前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热点议题。

据《网易财经》8月10日报道,在“破解楼市迷局”分论坛上,中共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表示,房地产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泡沫、去实体化,也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高的房价透支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投资和信贷脱实向房,抬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房地产开发商的高盈利和财富积累速度削弱了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不仅绑架了地方政府,也绑架了金融机构,抑制甚至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吹大了资产泡沫,积累了欠债风险。

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则认为,如果不征房产税就会使两部分人继续受害,一部分人是农民,因为现在政府在不征房产税的情况下获得城市建设资金60%是来自土地,国外征收房地产税是从税收得,中国是廉价征地高价卖,农民的权益被剥夺了;第二类是最后买房的人群受害。因为不征房产税,所有城市费用都要从地价转化成房价里出,几乎所有应当由社会公平负担的城市建设费用,拆迁房费用,医疗设施、学校建设费用等都摊在地价里,给了最后买房的那些年轻人。这两个群体是弱势群体,这个制度设计就出了毛病。

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表示,中国征房产税前提条件不具备,而且也没有可操作性。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最近北京确确实实看到了二手房的房价涨幅趋缓甚至卖不出去,大家都在观望,是不是房价会有下来的一天再去买住房。这个可能性不大,毕竟稀缺性资源是全国独有的,如果你再通过行政压制,总有一天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因为这不是市场的结果,前几个因素都还在。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房价过去十年的暴涨不等于未来十年的暴涨,其实房市和股市一样,有涨必有跌。她列出了四个理由证明,中国的地产已经结束了暴涨时代,分别是人口因素、城镇化、收入因素、信贷环境。

另外综合大陆媒体报道,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随着楼市进入“五限时代”,房地产交易量应声而落。互联网房产信息服务商安居客日前发布报告称,一二线城市在政策调控下开始降温,预计8月供应量和成交量还将持续走低。种种迹象显示,租售并举、建立双轨制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已然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必然趋势。

中国本轮楼市上涨始于2015年,先由一线城市拉动,随后2016年热度逐渐转移到二线城市。进入2017年后,楼市出现逆转分化。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周期往往与资金松紧密切相关。在降杠杆、挤泡沫等政策导向下,今年以来无论是前端的房企发债融资还是末端的购房贷款,均出现信贷收紧的迹象,资金成本上升。

由于境内融资受限,大量房企到海外融资。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前7个月,房企海外美元融资额度创下历史新高,同期,房企融资成本明显上升。目前,融资环境改变,房企融资花样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个被动选择。当局调控深入,而房企冬季漫长。目前,行业主流观点认为,今年下半年,房地产销售速度放缓,而融资渠道亦有被进一步收紧的趋势。

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多家房企积极找钱,包括发债,以及通过银行贷款、中票、私募、信托贷款、定增、期权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房企获得流动性资金的主要途径有销售回款和企业融资两种。房企并购、拿地、建设、运营都需要钱,在房地产下行周期,现金流尤其可贵,企业的资金链状况值得关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