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精读文史,苦抄《汉书》

苏轼(1037--l101年),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从小就勤奋好学,所读书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精读深研。他十分反对一目十行、不加思索的读书方法,还养成了亲手抄书的好习惯。

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一个朋友去拜访他,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他出来。正在不耐烦时,苏轼匆匆从书房出来,连忙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今天的功课刚完成,让您久等了。”客人问:“您在做什么功课?”

苏轼回答:“我在抄《汉书》。”客人大吃一惊,不解地问:“先生才智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怎么还抄《汉书》呢?”

苏轼微笑着说:“我抄《汉书》已经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为题,就能记忆。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就可以了。现在,每段只抄一个字就能记忆了。”客人从苏轼抄书的笔记中,任选一字,苏轼都能由此一字背出整段的文章。

苏轼读抄《汉书》,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带着目地进行思考和研究问题。如他所说:“第一遍,从中学习治国的道理:第二遍,学习古人用兵的方法;第三遍,研究书中的人物和官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他读书学习的切身体会。精读文史,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他治学严谨是分不开的。

苏轼抄书不只是抄书,而是带着问题进行深研,同时,也是为了锻炼记忆能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的“坚忍不拔之志”,就是这样培养成功的!

(事据《渊鉴内函》)

本文留言

作者辛弃名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