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心态:反正都是错索性都不做

【看中国2017年7月19日讯】在中国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工作的小岳最近颇为轻松。一方面,市场资金充裕,虽然资金价格处中等偏上,但仍在承受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自5月中旬官媒发文称“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的风险”后,他日渐感觉到监管已回归温和。

据路透报道,在3、4月时,小岳每周都会接到两三个来自监管部门的电话,问业务、要求上报很多表格;同时行内也相应制定了不少“高标准、严要求”,如要对所投资的债券比照贷款标准进行穿透。

“到5、6月份明显感到递交给银监的表格杳无音信了,报上去也没有后续的事,感觉监管的强度和节奏都弱于他最初所表达出的意愿,行内风控也没再给我打过电话提要求,有点不了了之的意思。”

即便这样,在这松的两个月小岳也依然没做什么业务,“新增的不做,涉及到监管提及的购买同业理财、委外、投资非银产品都不做,只做简单的跟监管说的没大关联的业务,如线下买一些货基、投一些存单,涉及到三方的、绕通道的这种都不做。”

而这也是业内的普遍做法。“现在大多数都不做业务了,做的再怎么样也都是错,所以也没必要,银行还是要服从政策大局。”一股份行同业部负责人称。

一季度以来银行监管改革管急弦繁。3月初,银监会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切实摸清银行显性或者隐性承担的信用风险底数。二季度初,启动行业自查自纠集中整治乱象,接连出台“三三四”(“三违反”、“三套利”和“四不当”)等系列监管政策,令从业人员叫苦不迭。

就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除了市场利率大幅抬升导致贷款利率上升令“去杠杆”政策陷入尴尬外,金融市场还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异象”。而这可能正是资金、监管转为“双松”的缘由。

比如,市场利率飙升令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发行利率与基础资产收益严重倒挂,导致银行不得不更换原有的底层资产,选择更高收益的资产入池,但由于央企、国企的贷款都是基准甚至基准下浮,这种筛选势必导致基础资产质量下沉。

华泰联合证券债券业务总部业务董事邱小峰此前在一个论坛上就谈到,“往年我们在做CLO(信贷资产证券化)时可能会将低于基准的资产剔除,现在可能低于5.5%、低于6.0%,甚至低于6.5%的都要剔除。”

然而,更换底层资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某资深银行人士表示,市场利率的迅速抬升让很多银行亏本发行ABS,因为过去两三年银行所形成的资产处在降息通道,资产价格偏低,而且一般银行筛选出来资产质量比较好的,评级、行业都是优选,差的资产是不会拿出来卖的。

“这就是悖论,”他称,“这种状况不能是常态,不能让银行一直亏亏亏,因为最后羊毛会出在羊身上,会导致资产价格一直往上涨,风险偏好也会变大。”

而谈及对银行打击最严重的监管举措,非“监管套利”莫属,因其已对除传统信贷外的其他银行业务造成近乎全面的打击。

“监管套利现在已经打击到银行做任何业务品种都会回归到信贷业务,”上述股份行同业部负责人称,“只要是非信贷业务,都被认为是一种套利行为,包括承兑、贷款承诺这些传统的表外业务,监管都认为这种业务属于信贷业务,要求补齐风险资产。”

他指出,实际上监管部门对监管套利的定义可能不是特别清晰,在目前理解之下已经不存在表外业务的概念,“现在就是打击面扩大化了,很多行不愿意做业务有部分就是这个原因,反正怎么都是错,那我索性就不做了。”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传统金融行业受到挤压后,一些大企业因为“钱多用不掉”衍生出了金融的功能,借着投资的名义担当了银行的角色。

“但大企业并不具有风险判断能力,而且他们在从事金融行为的同时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管,过度监管金融会带来金融的异化。”该股份行人士称。

业内人士指出,套利是金融的本质属性之一,应秉持中性态度,不能妖魔化。而就监管套利而言,很难说监管规则制定的多不好,只是在中国刚兑的大环境下,现存的制度规则发挥不了其优势,反而被从业者利用进行加杠杆、加久期的操作。

不过,业界对严监管的评价并非都是负面,因为金融结构性过剩导致的高杠杆已经难以为继,资金空转、违法违规的关联方交易等诸多乱象亦需清理。

“现在有些创新确实是瞎搞,比如关联股东先拿出10个亿去入股一个银行,再通过非标把关联公司的钱给套出来,这种现象很多,这种事情不应该也不可以持续。”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称。

他并对金融严监管对市场的影响持乐观态度,“应该把市场上过于激进、降低底线、见不得光的行为都抖出来,晾一晾晒一晒,把做违规事情的从业人员恐吓住,不然这个市场确实会乱。”

另一上市银行支行行长亦认为要加强监管,像资金空转,不少央企把上百亿甚至更多的资金放到银行买理财;或者成立母基金、子基金,明面上两个基金都在运作,实际上是资金在母子基金之间倒腾,没有把钱放到具体的项目上。

而在资金、监管“双松”环境下,市场也表现出了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特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近期均出现量升价跌,跟杠杆有关的一切似乎又在卷土重来。

平安银行战略研究部资深研究员童文涛指出,“金融去杠杆不会半途而废,过去几年中国的金融产能扩张的太厉害,杠杆已经到加无可加,不去就爆发了,只不过需要博弈,不能那么猛烈。”

小岳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也较为谨慎,暂不打算入场,“今年有点新的情况,一季度都紧成那样了,二季度竟然松成这样,有点摸不着(政策的)底,看不透9月底、年底会怎么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