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红卫兵恐惧症”(图)


红卫兵运动背后的极权暴力,才是真正的恐怖根源。(网络图片)

在当今的中国网络上争论政治,每逢激辩正酣时,经常可看到年纪偏大的一方,痛斥对手,“你这个文革小将!”

文革小将,是对红卫兵的另一种叫法。说起红卫兵,大家立刻映入脑海的画面,是一大群狂热的年轻学生,身着中国的旧式绿军装,或者手持红宝书高呼万岁,或者疯狂破坏文物古迹,或者聚众批斗暴打老师干部。当然,历史上的红卫兵,派系庞杂,难以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崇拜领袖,仇恨传统,施展暴力,是当年红卫兵运动的三大特色。

红卫兵运动与文革密切相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共领袖毛泽东,为了打倒他眼中的政敌刘少奇,并同时进行政治大洗牌,发起了一场模拟的“社会革命”。红卫兵,就是被最先发动起来进行“革命”的一个群体。年轻人思想单纯,一方面具有天然叛逆的倾向,另一方面,却又极度忠诚于偶像领袖,再加之青春期的躁动能量,这些使得他们成为毛泽东首选的政治工具。

有人把文革时期称为无政府,这是大错特错。政府机关,是毛泽东政治清洗的重点。毛的策划和多次干预,才使得各级机关陷入瘫痪。同时,作为政治的最终王牌——军队,毛泽东拿捏得很牢固,也运用得很及时。当红卫兵运动,达到了毛的预期目标之后,毛立刻排出军宣队与工宣队接管局面。为了不让红卫兵继续留在城市给自己添乱,毛把他们驱赶到农村“上山下乡”。于是,红卫兵们脱下军装,换上农服,被一鞭子赶下乡,到农村继续谱写他们的“知青梦”去了。

只有在极权体制下,权力才能完全地控制人们的思想。也只有在极权体制下,毛泽东才可以导演出文革这场以假乱真的革命大戏。但是,作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名言的发明者,毛泽东从来没有弄错,自己权力的真正来源是什么。红卫兵,是被看不见的枪杆子挑动起来发动文革,又被看得见的枪杆子驱赶下乡。文革绝不是无政府,而是无政府假象之下的军管政府。以暴力支撑的极权,才是红卫兵运动的体制根源。

如果以思想控制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杆,那么到了八十年代,体制显然是一度衰弱了。而当学生们自发地聚集起来,中共统治者则震惊地发现,学生们真正所反对的,竟然是统治者自身。如果不能控制思想,那么就扼杀思想;如果不能利用动员,那么就消解动员。八九之后,网格化维稳的目的,也在于将社会的集结动员,消解扼杀在萌芽状态。而权力在消解反对性社会动员的同时,也在“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中,继续补充替代可以利用的动员元素。

在今天,某些选择性记忆的人,他们仿佛只记得红卫兵运动的恐怖,而忘记了红卫兵运动背后的极权暴力,才是真正的恐怖根源。这些人一面神经质似地喃喃自语,警惕暴民,警惕红卫兵,一面却心安理得地匍匐在权力脚下,接收驯化。而这种去动员化的言说,恰恰与统治者的去动员化的策略相辅相成,实际上成为维稳体制的另一部分。

这种中国特色的“红卫兵恐惧症”,竟然似乎也蔓延到了海外。一个对权力过度犬儒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或许,是时候来些改变了。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